国小五年级学童学习策略调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9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策略調查謝甫佩高雄市光華國民小學(投稿日期:90年9月3日;修正日期:90年11月7日;接受日期:91年2月27)摘要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一個班級的學生在科學學習策略的分佈情形,其次是瞭解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所得結果如下:一、學生學習策略除了「表面策略」的得分接近「符合」以外,其餘的分量表得分為「符合」。各分量表之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分別為「價值觀」、「深層策略」、「自我效能」、「能力目標定向」、「學習目標定向」、「表面策略」。二、「學習型態」總量表與各分量表之相關均為正相關。三、個案班級之男、女生學習型態並沒有顯著差異。關鍵詞:學習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第二十六期10壹、緒論一、研究動機教學心理學新趨勢的特徵之一為「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設計旨在協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張新仁,1993),由此可見,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許多研究顯示,有效的學習策略能促成有效的學習,提升學習效果(楊招謨、陳東陞,1997;洪寶蓮,1992;陳慧芬,1991;陳李綢,1995),而學生的學習策略往往決定他們是否成為一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因此,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一個班級的學生在科學學習策略的分佈情形,其次是瞭解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二、研究的重要性根據Levin(1976)、Mayer(1987)的研究指出,國中階段以及國小高年級階段是教導學習策略最好的時機,若未能給予積極重視,學習策略的使用可能會衰退,而國內學者程炳林、吳靜吉(1991)的研究發現,國民中小學學生的學習策略使用,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下降(引自楊招謨、陳東陞,1997;引自邱上貞,1991)。此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也發現,要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必須先瞭解學生如何使用學習策略,才能在教學上應適時引導學生使用學習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以「學習型態調查表」檢視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習策略,以作為老師教導學生學習策略的參考。三、研究目的本研究係以「學習型態調查表」檢視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學習自然科學的學習策略,以作為老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改進的參考。根據上述的目的探討以下的研究問題:(一)個案班級之學生學習策略分佈情形如何?(二)學習型態總分、各分量表分數之間的關係為何?(三)個案班級之男、女生學習型態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貳、文獻探討如前所述,學習策略是決定學生是否成為有效學習者的重要因素,因此,文獻探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策略調查結果11討擬針對「學習策略的界定」與「學習策略的相關研究」兩個部分作深入的探討,以做為研究理論及研究結果說明之根基:一、學習策略的界定學習策略(learningstrategy),一詞的定義相當多,一般說來,認知心理學家將焦點放在探究人類心智歷程,以訊息處理論為主要的理論依據,格外重視認知功能的交互作用,學習者被視為是主動而積極的學習角色,會運用學習策略學習教材,以增進訊息的保留和回憶(楊招謨、陳東陞,1997;洪寶蓮,1992;陳慧芬譯,1991;陳李綢,1995)。茲將相關學者的研究整理如下表:表一學習策略之學者與其研究內容學者,年代學習策略內容Resmick&Beck,1976學習策略分成兩類:1.一般性策略(GENERALSTRATEGIES)。2.中間性策略(MEDIATIONALSTRATEGIES)。Anderson&Armbruster,1984學習策略分成兩類:1.狀態變項。2.處理變項。Weinstein&Underwood,1985學習策略分為四大類:1.訊息處理策略(FORMATION-PROCESSING)。2.支持性策略(SUPORTSTRATEGIES)。3.主動的閱讀策略(ACTIVESTUDYSTRATEGIES)。4.後設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Gagne,1985學習策略包括:1.選擇性注意策略。2.編譯策略(ENCODINGSTRATEGIES)。3.條件性策略。4.監控策略。Dansereau,1987學習策略分成兩類:1.主要策略(PRIMARYSTRATEGIES),又稱直接策略。2.支持策略(SUPORTSTRATEGIES),又稱間接策略。Short&Weissberg-Benchell,1989學習策略包括三大類:1.認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2.後設認知策略。3.動機策略。綜合上述學者的研究可知,良好的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運用本身具有的基礎知識,統合運用各種學習技巧和方法,保持良好的學習動機信念,並計畫、監控、調整學習的進行,以及從事有效的訊息處理,以造成學習者內在認知結構上的進步,因此包括三種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第二十六期12(一)認知策略,包括:1.注意力策略。2.記憶策略。3.理解策略。(二)動機策略,包括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自我概念、歸因方式、焦慮、期望等因素。(三)後設認知策略,包括(邱上貞,1991):1.認識自己的認知歷程與認知資源,包括:自我、作業及策略。2.使用及調適自己的認知歷程,包括:計畫、偵測及評鑑。二、學習策略的相關研究許多科教改革已將焦點放在科學學習和科學教學的認知方面。有些研究探討科學態度、科學自我概念和成就動機的相關,這些研究顯示動機和成就之間有重要的相關。有些則是將動機視為目標理論(motivationisgoaltheory),這些研究顯示目標方針和認知有密切的關連,採取重點學習目標的學生可能使用深層認知和自我調適策略,例如:監控理解、新舊知識的連接,反之,則將能力聚焦在表面層次策略,例如:死記、寫下第一件想到的事情以便快速交差(Anderman&Young,1994)。邱上貞(1991)對學習策略的研究中指出,大多數的學生缺乏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的技巧,其原因可能有下列三點:(一)學生並沒有接受學習策略的教學。(二)大多數學生並未自發性地去發展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三)學生知道一些學習策略,但並沒有想到要使用。綜上所述,老師應在上課時給予學生「學習策略」的教學,讓學生有機會使用,並提供他們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樂於使用「學習策略」。參、研究方法一、研究樣本本研究為方便取樣,以高雄市A國小五年三班學童共36位為研究樣本,其中男生19位,女生17位。由於該校以電腦常態分配方式編班,故男女生的相當素質接近。二、研究工具「學習型態調查表」(附錄一)係翻譯自「適應學習的型態調查表」(thePatterns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策略調查結果13ofAdaptiveLearningSurvey,PALS)(Anderman,E.M.&Young,A.J.,1994),原量表共有33題,經研究者翻譯後,挑選出適合國小五年級學童之題項27題。請三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修飾語意不清之題項後,請高雄市B國小五年級學童共52位,進行預試。經項目分析後刪除鑑別度較不理想的題目後,剩下20題。進行因素分析,本調查表共包括六個分量表,分別為:學習目標定向、表面策略、價值觀、能力目標定向、深層策略、自我效能。最後,進行信度分析,總量表之信度為.8491,各分量表的信度及內容說明如下:分量表一(學習目標定向),包括五題,本量表在評量學生對科學學習的一般動機。得分高的,表示他認真學習、喜歡挑戰性的任務並且能堅持學習活動。屬於此分量表的題目有:1.我對科學很有興趣。2.即使之前在課堂上做錯了,但我還是很喜歡學習科學。3.我最喜歡學習科學,就算課程很難也一樣。4.我喜歡科學是因為我喜歡,有興趣。5.當我在課堂上作錯時,會試著找出為什麼?。分量表二(表面策略),包括四題,本量表在評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方法。由於此分量表皆為反向題,因此,得分高的,表示他對學習訊息的處理能力較差。屬於此分量表的題目有:6.我喜歡簡單的功課。7.當課堂上的功課有困難時,我會先做簡單的部分或乾脆放棄。8.我只讀作業中會用到或考試會考的知識。9.有時在作實驗時,我只是抄襲其他同學所寫的。分量表三(價值觀),包括三題,本量表在評量學生對於科學知識的看法,得分高的,表示他能發現科學知識的價值。屬於此分量表的題目有:10.我覺得精通科學知識是很重要的。11.我覺得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很有用的。12.瞭解科學比得到高分更重要。分量表四(能力目標定向),包括三題,本量表在評量學生對於展現自己能力或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第二十六期14勝過他人的程度,得分高的,表示他在科學學習上的成就或考試分數勝過其他同學。屬於此分量表的題目有:13.我會試著發現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和真實世界是相關的。14.我為了得到好成績而作功課。15.作功課和實驗時會試著去瞭解主要概念,而不只是死背。分量表五(深層策略),包括三題,本量表在評量學生深層認知和自我調適策略,例如,監控理解和新舊知識的連接。得分高的,表示他對學習訊息的處理能力較佳。屬於此分量表的題目有:16.當我不懂時,會利用畫圖、製作表格和其他器材來幫助我。17.我會努力的將過去所學到的和現在要學的課程聯結。18.當我準備考試時,會試著和實驗中學到的聯想在一起。分量表六(自我效能),包括兩題,本量表在評量學生對於學習能力或在某種表現水準上,自己的感覺或信念。得分高的,表示他對於自己在科學上的學習具有較高的信心。屬於此分量表的題目有:19.即使科學課程是困難的,但我仍然可以學習。20.假如我有足夠的時間,我可以解決困難的問題。對照認知學者提出之學習策略可知,能力目標定向屬於認知策略;學習目標定向、價值觀、自我效能屬於動機策略;表面策略、深層策略屬於後設認知策略。因此,本量表可作為調查學生在自然科學的學習策略調查表。三、資料分析(一)以描述統計,來瞭解樣本在「學習型態調查表」以及各分量表上的反應。(二)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求出學習型態總分、各分量表分數之間的關係。(三)以T考驗,考驗男女學生在「學習型態」上是否有顯著差異。肆、研究結果一、個案班級之學生學習策略分佈情形依據附錄二的結果整理出「學生學習型態調查表得分情形」(表二),由表二可知:1.個案班級之學生學習策略分佈情形為「符合」,各分量表之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分別為「價值觀」、「深層策略」、「自我效能」、「能力目標定向」、「學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策略調查結果15習目標定向」、「表面策略」。2.學生在「學習型態得分」平均為62.44,高於50分(期望值2.5×20),標準差為6.77,高低分的差距不大,可見,該班級學生在「學習型態」的表現高於一般學生,且個別差異不大,學生在學習策略的表現頗為一致。3.學生除了在「表面策略」的題項得分低於3分以外(M=2.96),在其他分量表的得分皆超過3分,其中以「價值觀」的得分最高(M=3.31)。4.「深層策略」的平均得分為3.26,較「表面策略」高,可見該班的學生比較偏向採取重點學習,著重深層認知和自我調適策略。表二學生學習型態調查表得分情形分量表名稱平均數標準差題項每題平均得分學習目標定向15.312.5353.06表面策略11.831.7242.96價值觀9.921.6333.31能力目標定向9.221.2033.07深層策略9.781.4933.26自我效能6.391.2723.20學習型態得分62.446.77203.12二、學習型態總分、各分量表分數之間的關係依據附錄三的結果整理出「各量表間相關情形」(表三),由表三可知:1.「學習型態」總量表與各分量表之相關均為正相關,並達統計上顯著水準(P.01)。2.與「價值觀」的相關最高,為.854(P.01),因此,在「學習型態」中,可被「價值觀」解釋的變異量為72%;其次是與「學習目標定向」的相關為.779(P.01),在「學習型態」中,可被「學習目標定向」解釋的變異量為61%;與「深層策略」的相關為.713(P.01),在「學習型態」中,可被「深層策略」解釋的變異量為51%;與「自我效能」的相關為.673(P.01),在「學習型態」中,可被「自我效能」解釋的變異量為45%;與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