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2基础知识一遍过3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主干整合·厘清史实]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____领域。(2)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军事4(3)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试爆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②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③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将“”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1原子弹1966年52.“东方魔稻”与青蒿素(1)“东方魔稻”①研制: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___________”。②意义: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在世界各地推广。南优2号6(2)青蒿素①研制:1972年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②意义: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重要基础,挽救了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屠呦呦73.超级计算机(1)成就①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型机诞生。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③21世纪以来,“”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相继问世,显示了中国研发和制造的实力。神威·太湖之光银河-Ⅰ8(2)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以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94.航天工程(1)标志事件: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把宇航员_______顺利送上太空。(2)意义:成为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太空技术,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杨利伟10[教材拓展]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①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③改革开放日益深化11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①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①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12[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3►探究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14[思考]根据史料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政府作出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解读]史料一说明中国为了防御而研制核武器。[试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以及美苏等国的核讹诈。因此,中国制定“两弹一星”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并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15史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16[思考]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成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解读]史料二反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试答]时代特征:国内,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重要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7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18(4)主观因素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②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9以家国情怀认识“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20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21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22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找到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观点;其次选择一个观点,如“赞同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分别从生产力、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时要注意题目要求。23答案:示例: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这一肯定的、乐观的观点。(结合几次科技进步的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加以论证)如: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科技成果的传播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持久的动力。24“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5(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26[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A.缺乏人才B.缺少技术C.开局不利D.迎难而上27D[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研制原子弹没有国际社会的帮助,只能自主研发,在严峻的压力下,中国人没有屈服而是迎难而上,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原子弹,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282.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A.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29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在核武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是指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C项是指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D项是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303.(2019·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31D[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依旧是第二产业(工业),故A项错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较大退步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促使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故D项正确。]32砥砺前行——现代中国的教育与文艺[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1)政策保障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33②1982年颁布的《》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③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以下。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4(2)主要成效: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352.义务教育(1)措施①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战略。③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2)成就: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希望工程义务教育科教兴国36“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373.高等教育的发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参照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②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实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的“”。③1961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教育大革命苏联38(2)“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被批斗。(3)“文化大革命”后①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③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有长足发展。39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工作的基本方针。科学研究文学艺术40(2)意义①“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②“双百”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__________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③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术文化41正确理解“双百”方针下的自由“双百”方针并不意味着一切文学艺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也不是各种各样的作品都可以自由出版。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宪法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自由发展,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422.遭遇曲折(1)原因: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的影响和破坏。(2)表现①1957年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②“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再遭重创。“文化大革命”中盛行“”文艺,文艺界呈现出“”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百花凋零文化大革命反右斗争扩大化阶级斗争433.文学艺术的春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