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2基础知识一遍过3“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____流通。铜贝4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57.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_____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____势力最强。贸易税交子徽商6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7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8二、“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____”。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草市9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____”比较繁荣。5.宋代:“市”突破了____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________设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夜市空间饮食服务10“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11(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12三、商业城市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133.唐代(1)长安、____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2)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的都会。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洛阳145.清代(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2)工商名镇: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15[教材拓展]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16[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7►探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18史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梦粱录》19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谢肇淛《五杂俎》20[解读](1)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3)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21[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试答:22(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试答:23【提示】(1)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24古代商业发展的六大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些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25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26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27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徽商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大盛魁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相与”,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当天亨玉的东家将要破产时,便登门求大盛魁拉一把。28作为“相与”,大盛魁慷慨借银数万两,帮助天亨玉改字号为天亨永后继续经营。后来,当大盛魁也面临困境时,天亨永也回报以鼎力支持。29闻名全国的渠家“旺财主”渠源浈是乔家的女婿,太谷“三多堂”曹克训娶的是乔景俨的二女儿乔湘,榆次“常家庄园”常赞春娶的是乔景俨的大女儿乔映漪,乔俊山的妻子则是当过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外甥女。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摘编自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30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兴起的“十大商帮”中,徽商以独特的“左儒右贾”风格区别于其他商帮。“躬虽服贾,有儒者风”是徽商鲜明的特色。徽商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为利,仁心多质”,颂扬“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重”。所以人们又称徽商为“儒商”。——摘编自艾敏、赵国艮《论徽商精神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3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商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徽商与晋商的共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我们做人行事的启示。3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可得出讲求诚信;根据材料一中“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可得出生意上团结互助;根据材料一中“乔俊山的妻子则是当过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外甥女”可得出善于利用政治等社会关系;根据材料一中“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可得出通过姻亲关系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第33(2)问的第一小问“共性”,根据材料一中“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材料二中“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为利,仁心多质”可知他们都注重道德和个人的诚信;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可知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为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34[答案](1)原因:讲诚信义利;团结互助;善于利用政治等社会关系;发展姻亲关系,壮大实力。(2)共性:诚实守信。启示:做人行事讲信誉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35徽商精神的内涵徽商精神指古代徽州商人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且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思想意识、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目前,对于徽商精神有多种概括,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有的认为是“徽骆驼”精神,有的认为是“绩溪牛”精神,但不论作何种比喻,就徽商精神的本质内涵,主要有:361.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2.眼光向外、经营在外的开放精神。3.以德治商、讲求信誉的诚信精神。4.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5.同舟共济、相互扶植的和谐精神。6.崇文重教、乐善好施的感恩精神。37[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贵阳模拟)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提出“务完物,无息币”的观点。材料主要是指()A.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B.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C.强调商品的贱买贵卖D.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38B[材料未涉及商业投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务完物,无息币”指的是加速商品和货币的周转流通,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商品贱买贵卖,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经营行业的调整,故D项错误。]392.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40C[A项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错误;B项反映的是当时商品交易行为,不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故错误;C项反映了当时“市”打破时间限制,故正确;D项是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景象,故错误。]41“以末敛财,以本守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____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________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商业专制主义423.概况(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3)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____商业的政策。(4)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官营434.影响(1)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2)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44重农抑商孟子对于农商一体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45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462.沿革(1)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注重“朝贡”贸易体制。(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________政策。(3)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仍然禁止民间贸易往来。闭关锁国473.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48“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49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出现: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其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2.表现: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代已经出现较成熟的________。3.特征:雇佣关系的存在,地区性、不平衡性突出。手工工场504.缓慢原因(1)政府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手段压制工商业。(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51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1 / 1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