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基础知识一遍过3独立自主,灵活多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主干整合·厘清史实]4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外交方针(1)基本方针: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2)基本政策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②“一边倒”: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_______阵营一边。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独立自主社会主义52.外交成就: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与苏联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一边倒”外交方针7二、外交政策的成熟及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成为解决______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印度国与国82.日内瓦会议(1)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________和平的日内瓦协议》。(2)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印度支那93.万隆会议(1)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2)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________”。求同存异万隆精神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11[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2►探究从屈辱到独立自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史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1949年11月8日)13史料二新中国确立了“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外交目标,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入到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去。为了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划清界限,新中国政府决定“另起炉灶”,采取“谈判建交”政策……而对于西方在中国的种种特权,新中国则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按国籍、行业逐步彻底清除西方列强在中国所攫取和拥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特权以实现彻底的独立,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新篇章。——张胜军《比较视角下的新中国外交:独立、平等和责任》14史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15[解读](1)史料一属于原始文献史料,说明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外交。(2)史料二属于评述类史料,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目标和外交政策,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目标是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3)史料三属于原始文献史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亚洲诞生及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16[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新中国“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试答:17(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试答:18(3)根据史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试答:19(4)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因。试答:20【提示】(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基本目标: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影响: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国家顺利开展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原因: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国际法治精神。21(4)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平等外交;积极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原因: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国际局势带来的压力;维护新中国独立自主地位的需要。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3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2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感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保障新生国家的主权安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定地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积极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25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用来指导和平解决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内的所有国际矛盾和争端。——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1)根据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的内涵。26[答案](1)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平等性。(2)“同”一是指与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指亚非国家当时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特点及作用1.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2)平等互利是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3)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282.特点(1)包容性: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293.作用(1)为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原则。(2)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3)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发展和改善。(4)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30[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说:“是中国人民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意志的外交使节的出国……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送行。”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B.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31A[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派外交使节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双方互派大使,“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送行”,故选A项;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B、C、D三项均与材料所述背景不符,故排除。]322.1949年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这里周恩来强调的是()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33C[“一边倒”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故A项错误;“一大片”外交政策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项正确;“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D项错误。]343.(2019·青岛调研)1954年12月11日,毛泽东在同缅甸总理吴努的谈话中说道:“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情况的。”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受美、苏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B.适应和平与发展的要求C.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为基础D.由平民外交转变为国家外交35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与美、苏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无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情况的”可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而是适用于多数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中缅甸与中国的交往属于国家外交,但并未体现由平民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故D项错误。]36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7A[本题考查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指的是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三项。]38与时俱进,共谋新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39(2)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640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____。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威胁中国安全。守势41(2)过程①1971年4月,“________”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8年12月,中美发表________,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乒乓外交建交公报42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2)概况:1972年9月,________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