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综合提升1.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7)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9)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1)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文化的实质与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我国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文化发展和人民群众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我们既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看待文化发展,又要通过文化发展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2)当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把发展社会公益性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又要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其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来自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中国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欢迎不欢迎,是判断文化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规定着我们文化创新的方向和方法。“辨清‘因’‘意’,找准联系”选择题专项突破[题型特点]命题人在命制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或做某件事的意义时,常把原因、依据和意义等同时设置为选项,要求学生根据设问进行回答,试题往往带有一定的迷惑性。此类题型具体设问形式有:上述做法的原因、上述做法有利于、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能要……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试题的设问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方法]第一步,排除说法本身错误的选项。由于选择题多数是组合类题,所以做到了这一点成功率至少就有一半。如果排除后还不能选出答案,第二步,看清指定的知识范围。第三步,分别针对不同的主体、针对材料中的做法、针对材料中所涉及的问题、针对教材原理去找出究竟是原因还是意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校训可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但未必全面,③错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是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去,④错误;本题的题眼是“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由题意可知,《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主要是因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从而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①②符合题意。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