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素养链接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想一想“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经历了“多源一体”的文明形成模式,其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它是多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请思考:上述材料对中华文明的表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该标识简洁明了:主造型既像一个“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请思考:该标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答案1:一万年和五千年等——源远流长;多个区域文明等——博大精深;多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等——包容性。答案2:该标识通过书法和汉字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串一串【串一串】①重要标志②重要见证③文学艺术④科学技术⑤区域⑥中华文化⑦民族特性⑧求同存异⑨其他民族文化⑩自身文化⑪其他民族文化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的见证项目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状元笔记]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是包含关系,不能用共性代替个性。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2)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博大精深的表现表现形象表述具体体现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等;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状元笔记]1.用侧重点区分三个表现独特性侧重于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不同文化形式风格独特,特点突出区域性侧重于不同区域文化存在差异民族性侧重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区别和联系项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讲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关注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①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②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①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②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中华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的,中华文化既包含传统文化,也包含现代文化命题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2018·江苏卷)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以古人对“桑梓”这一词的认识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和运用、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古代,后人常常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可见,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不断发展的,③④正确;①材料未体现;②与材料无关。答案:D[针对训练]2.《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台湾风物图卷》画作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正确;两幅画各有不同的欣赏价值,③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④不选。答案:A命题点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2019·全国卷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先后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基因,①④正确;品牌的认定有利于中华老字号的传承,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会受到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③错误。故本题选B。答案:B[针对训练]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我国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项。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④错误。答案:A易错点混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易错分析]典例分析本题的题眼是燕赵、吴楚、北人、南人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题眼信息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故选B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体现是汉字、史书典籍,A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并未说明“一体”,同时文化也不可能融为一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精神的内容,排除D项,选B澄清思维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尤其是它们的具体表现是常考查和易失分的知识点。解题时要先从总体上判断是哪一个特征,然后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判定是哪一方面的体现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用图示法表示为:(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状元笔记]1.应用(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2.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项目阐释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就是求同存异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就是兼收并蓄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就需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2.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措施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措施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状元笔记]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