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最新考纲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公共参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4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①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所固有5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产生:人类社会是②长期发展的产物。(2)存在(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③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客观的物质的物质世界6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④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⑤_________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⑥。(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所反映7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⑦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⑧。(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承担者根本属性8点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9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⑩。(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特殊状态绝对10[易错分析]1.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的东西可以离开观念的东西。112.雾和霾都是唯物主义讲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雾和霾都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不是马克思哲学中讲的物质。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23.物质是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物质是永恒的,是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的,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134.社会劳动集中体现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45.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意识现象不属于物质,但其存在并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因为世界的物质性强调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而不是指世界有什么。15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6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因人的意识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17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概念18提醒: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19(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区别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暂时存在20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21提醒:(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223.把握物质、运动、静止三者之间的关系(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关系理解侧重点错误倾向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2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4(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区别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5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6提醒:全面理解相对静止(1)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并非绝对不动。(3)相对静止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4)相对静止状态下,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27考点展示全国卷5年0考命题揭秘导航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从具体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从核心素养上看,以科学精神为主。从考查方式上看,结合人类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结合成语故事、古诗词等考查运动与物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28以自然和社会领域的现象或规律为背景,考查世界的客观性1.(2014·全国卷Ⅱ·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29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B[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题干中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人类能够认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②中“无条件的、必然的”、③中“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312.全球升温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综合环境、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问题。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D[题中指出全球升温对冰川、海平面、沿海地区的影响,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①与题意不符,且事物的联系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题中并未体现自然界的发展,而是表明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影响,③与题意不符。]33结合名言、诗词或漫画等形式,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34B[材料是说法度、事例、风气都是运动变化的,故B符合题意。A错误,是唯心主义观点;C正确但与题干不符;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35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6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人脑是思想运动的主体37A[题目观点认为洛阳城的兴衰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这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故A入选。B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D错误。]38依托古诗词或社会变革现象,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5.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②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9A[“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①②正确;③否认了相对静止;④否认了绝对运动,都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06.(2019·黄冈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社会发展是在其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1B[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没变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新时代下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变与不变的问题,没有指向矛盾的解决和发展的趋势,故②④与题意不符。]42考点二物质运动的规律43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①②、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本质的固有的44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③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原理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的意志45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④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⑤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方法论c.把尊重客观规律和⑥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无能为力46点拨: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47[易错分析]1.客观规律是永恒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矫正]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不变的。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482.人们可以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