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际机制与中国的参与战略姓名:张晓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导教师:杨承生20040501国际机制与中国的参与战略作者:张晓溪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焦世新利益的权衡:美国在中国加入国际机制中的作用2007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开始了意义极其深远的经济改革进程,也启动了全面融入世界的进程。在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中美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博弈和互动,美国因素对中国的融入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美国在中国加入国际机制进程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除序论章和结论章之外,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国际机制做一个总体、概括的理论交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对国际机制概念的分析,包括对国际机制的概念进行辨析、对国际机制的功能进行分析,也就是要解决什么是国际机制、国际机制有何作用的问题;二、对国际机制和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一论述,包括国际机制与国家围绕国家权力和国家利益的互动,以及国际机制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等等。第二章探讨了中美两国的国际机制行为,为中美两国围绕国际机制的互动提供总体的、历史和现实的背景分析。本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美国的国际机制行为,包括美国的国际机制行为分析,以及美国对华接触战略与国际机制的关系:二、中国的国际机制行为,包括对中国融入国际机制的行为分析、中国融入国际机制的国内动力和国际动力。第三章探讨了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进程中美国因素发挥的作用,中美两国围绕着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所进行的博弈和互动。本章首先对国际人权机制和国际人权两公约做了背景的阐述,接着对中国融入国际人权两公约的内涵、中国融入进程中的美国因素、以及怎样正确看待美国因素等进行了论述。第四章探讨了中国融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中美国因素发挥的作用,分析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中美在中国融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中进行了怎样的博弈和互动。本章首先阐述了国际自由贸易机制从关贸总协定向世界贸易组织的演进历程,对中美关系与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联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接着从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和双方的国内政治层面对中美围绕着中国融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的博弈和互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这场博弈进行了简单的评价认为这是一场“非零和”的博弈。第五章探讨了中国融入核与导弹不扩散机制进程中美国因素发挥的作用,中美两国围绕着中国融入核与导弹不扩散机制发生的博弈和互动。本章首先分别概括交代了核与导弹不扩散机制的发展和深化过程,接着分别探讨了美国因素在中国融入核与导弹不扩散机制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最后本文对如何看待美国因素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序论和结论也是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序论是对本文研究的一个总体的介绍,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意义、论文架构和研究方法等,结论则是对本文观点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并对本文后续研究的意义和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和阐述。2.期刊论文隋书卿.SUIShu-qing试论国际机制及中国对国际机制的参与-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文章对国际机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对国际机制的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最后阐释了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中国须积极融入国际机制.3.期刊论文陈梅红论国际机制及我国应如何全面参与国际机制-法制与社会2008,(30)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机制便进入国际关系学界的研究视野,同时国际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协调国际关系的形式,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国际机制体现的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并且外化为国际行为规范,影响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行动.本文指出在参与国际机制的过程中,我国要立足于改善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增进自己的战略利益,重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全球性与区域性国际机制的构建,抵御西方势力利用国际机制进行的扩张,维护国家主权等.4.学位论文李长亮中国参与国际机制:历史逻辑、现实选择与问题分析2007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机制作为调节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增进各国共同利益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国际机制对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难以离开对国际机制的依赖,融入并利用国际机制拓展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理性选择。如何对待国际机制,是中国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慎重处理的战略问题。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与国际机制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中国参与国际机制是一个历史性的必然结论。第二部分,从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压力等角度分析论述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在上述两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方式选择问题。经过分析比较,认为选择积极参与的方式最符合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实际能力和现实需要。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在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第五部分,针对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对策,以期能够为21世纪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铺平道路。5.期刊论文乔卫兵冷战后中国与国际机制的互动关系-太平洋学报2001,(4)目前中国国际政治领域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存在着两个基本倾向:其一,较多侧重于国际机制对中国的要求、制约和规范;其二,较多侧重于中国对国际机制的认识、参与和遵循.针对这种现状,作者尝试从中国与国际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角度,研究二者互动的历史条件、动力、具体表现、结果与意义,以突现中国通过与国际机制的互动所带来的自身变化及其对国际机制的反作用和贡献.6.学位论文赵永成人权保护的国际机制研究2006人权从最初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对神学口号,到近现代作为一种信仰和理念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以美国卡特总统提出人权外交政策以来,人权逐渐成为国际交往中的主流话语。回顾几百年来的人权史,虽然人权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或者说是已经内化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但我们不难发现,人权保护的现状却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侵犯和践踏人权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除了以国家作为侵犯人权的主体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主体。因此,对于如何加强人权保护,实践中又向人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中国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后,这为中国人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融入人权保护国际机制提供了新的机遇。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是尊重人权,只有人权受到全方位的保护,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逐步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鉴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可以说中国才刚刚站在权利时代的门口,在这样一个初级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完备的人权保护机制尚未建立。中国如何实现人权保护是本文思考的实践价值所在。论文的目的主要是尽力去梳理清现行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主要是全球性的与区域性的、政府间的与非政府间的人权保护国际机制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它们的工作方式。通过对这些保护机制的研究,思考当前中国人权保护机制如何建立。循着这样一个思路,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上述问题展开论述。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本文的立论与思路,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人权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通过考察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学术界对人权所作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人权的属性。导论部分是本文的引子,为后文的展开做了简单的铺垫。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联合国体系下的人权保护国际机制。联合国体系下的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重要的国际人权法准则都是由此建立的。对次论文做了较全面的介绍。从全球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历史背景的考察,对全球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作了一个本体的考察。然后从联合国内部的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和联合国主要人权公约的国际监督机制两个方面对联合国体系的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做了具体论述。联合国内部的体系包括《联合国宪章》的人权条款,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人权保障机构,1503程序。联合国的国际人权公约监督机制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国际人权条约,国际人权宪章下的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人权条约机构的作用以及人权条约机构与《联合国宪章》人权保护机沟的区别。最后对联合国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影响做了论述,指出其历史贡献和局限性。即促进了人权观念的多样化,为人权保护提供了共同标准,联合国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局限性。第三章主要论述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如何形成,及其工作、运行机制和特点。首先介绍了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形成原因和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产生与发展。以欧洲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美洲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和非洲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为例做了具体介绍。然后指出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司法化趋向并对之做了具体的论述。即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司法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司法化的实践表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与联合国体系的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不同,并从区域性人权条约丰富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内容、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对人权保护国际制度的发展和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对国际法主体问题的挑战三个方面论述了区域性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对人权国际保护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了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中的非政府人权组织。非政府人权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围绕着非政府人权组织的界定、由来、分类和发展现状对非政府人权组织作了全面介绍。并从非政府人权组织运行的必要条件、非政府人权组织的运行情况、非政府人权组织的行为目标论述了非政府人权组织的工作机制。文中还对非政府人权组织在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中的作用展开探讨,从非政府人权组织与国际人权保护、非政府人权组织的活动、非政府人权组织在人权保护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该问题做了论述。第五章对人权保护国际机制进行了总体评价与展望。这一章主要是对上述四章内容的结论性评价,总结了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基本特征与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贡献,并对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指出了目前在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加强人权保护国际机制建设的建议。论述了人权保护国际机制与中国人权保护的关系,阐明了中国政府有关人权的立场,指出中国人权保护的不足,同时介绍了中国政府对人权保护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结束语部分简要总结了人权保护国际机制的本质属性,我们对之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人权保护国际对话中应当坚持自己的立场。7.期刊论文HUOShu-hong社会力量影响下国际机制的发展及中国的战略趋向-教学与研究2008,(8)自国际体系产生以来,国际机制在无政府状态所留下的缝隙中,完全靠主权国家的主导逐步发展起来,其影响力从政治领域波及经济、环境和人权等领域.随着全球化的影响,社会力量也致力于推动国际机制的发展,这使得国际机制的合法性、正义性和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国惟有融入国际机制,其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中国作为国际机制的后来参与者,更要准确把握国际机制的这一发展趋势,抓住有利契机,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8.学位论文王艳丽论战后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角色转变2008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整个世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国家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国际机制作为检验世界政治经济的连续性及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参量也借着全球化的东风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各种规则、程序也更加的成熟,成为当今世界变化的一个亮点。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机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功能领域中具体国际机制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机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等,学术界对于国家参与国际机制的问题明显关注不足。新世纪里,中国与国际机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对外战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就成为这个时期中国首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所有的步骤都是有它自己的历史渊源的,中国与国际机制的关系发展到今天,也是走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