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4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四川绵阳模拟)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A解析:材料体现建筑师既发挥了人的能动性又兼顾了审美,故A项正确;妇女作为建筑形象出现,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建筑师的技艺高超,但无从体现其思维活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古希腊建筑师群体,不能代表整个艺术人才群体的发展和斐然成就,故D项错误。2.(2019·广东五校联考)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B.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D.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B解析: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且未提及其司法演变的历史,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推动智者的出现从而产生了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城邦政治的弊端,故C项错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后期民主实施不当导致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故D项错误。3.(2019·湖北武汉调研)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感到失望,觉得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无法认识真理,进而热衷于对现实本质的认识,如怎么知道何者为真?可见,柏拉图认为()A.“人是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准”B.“理念是万物之本源”C.“人类正当的研究对象就是人自己”D.“本能是创造性的肯定的力量”B解析: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认为,人本身和周围的世界都是不真实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因此提出理念论。A项是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的,故A项错误;B项符合柏拉图理念论,故B项正确;C项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话,故C项错误;D项是尼采的话,反映了近代西方哲学在新的高度强调“人”,故D项错误。4.(2019·河北“名校联盟”质监)“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的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B解析:根据“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等信息可知,“他”是苏格拉底,普罗塔哥拉主张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故B项正确;康德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5.(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指出:“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主旨类似的是()A.“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B.“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C.“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D.“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C解析:“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突出了人对政治本能的敏感性,故C项正确。6.(2019·河北邢台月考)“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主张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他还说过,“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这反映了他()A.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B.以大量的财富支持城邦C.以人为中心关注世界D.要求人民听从上帝的安排C解析:材料中的“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这一内容,说明了毕阿斯鼓励人们去挣钱,鼓励人们追求富裕的生活。毕阿斯的思想主张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选C项。A、B、D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7.(2019·广东肇庆模拟)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A解析: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不受认同说明人文主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普罗塔哥拉不是雅典公民,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统治阶级对神权的利用和态度,故D项错误。8.(2019·广东肇庆模拟)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这体现在文艺复兴()A.彻底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B.完成了西方社会的思想改造C.提倡人性,反对神性D.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仅仅是抨击宗教势力,并未彻底推毁,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并未完成西方的思想改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主要指的是文艺复兴提出的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宣扬,故C项正确;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9.(2019·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首饰。这实际上反映了()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D解析:材料中的绘画作品服饰华丽,佩戴各种饰物,只能反映出市民阶层生活富裕,不能反映出其社会地位提高,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文化运动,不能反映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故B项错误;艺术家绘画技巧高超不能说明绘画内容的变化,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苦行,主张以人为本,个性解放,享受生活,故D项正确。10.(2019·山东青岛调研)“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B.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D解析:宗教改革爆发于1517年,这与材料中给定的时间点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动摇天主教会权威的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在材料中的时间段,虽然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没有激化,但很明显并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内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可知,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故D项正确。11.(2019·山东、安徽名校联考)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本·琼生称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由此可知,莎士比亚()A.理性主义灵魂改变人类的命运B.代表英国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C.倡导的人文精神影响整个世界D.显示工业时代人定胜天的豪情C解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其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本·琼生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并非因为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而是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错误;根据“属于千秋万代”可知本·琼生强调的是莎士比亚人文精神的世界影响,故C项正确;莎士比亚时期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12.(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达·芬奇通常被归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但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这位学者接着引用达·芬奇的话:“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这位学者意在说明达·芬奇()A.善用比拟和譬喻,论述的方法独树一帜B.主张研究古籍才为首要,探索自然为次C.强调从大自然学习,不以师法古人为先D.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表现出独特宇宙观C解析:根据材料“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引用达·芬奇的话,意在表明达·芬奇与文艺复兴特色不完全吻合的地方,故A项错误;“探索自然为次”与材料“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不符,故B项错误;同理,达·芬奇倡导研究大自然,而不是研究古籍,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自然,而不是人的特殊地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9·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祇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分别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异同点,根据材料一、二信息从目的、立法主体、本质、公平性等方面比较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属性回答。答案:(1)相同:都主张实行法治;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立法与执法主体不同: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体现君主利益和意志;亚氏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体现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意志。本质不同:韩非之法仍是人治(君主专制);亚氏之法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公平程度不同:韩非之法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亚氏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原因:韩非: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成长,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国争霸战争迭起,“士”阶层的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儒家“礼治”“德治”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新兴地主阶级需要一种法律形式来维护所得利益。亚里士多德:雅典民主政治虽走向没落,但其民主政治传统和法治理念影响深远;柏拉图的“人治”观(哲学王)无法实行。14.(2019·山东威海调研)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摘编自任东升等《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14世纪到19世纪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可以从圣母像体现的特征变化来分析,也可以从人文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