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2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 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32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A解析: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佛、道与儒学的融合,而非挑战儒学,故B项错误;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不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没有体现出“合归儒”,故D项错误。2.(2019·广东肇庆模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C.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不是道德品质修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得出理学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故C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019·广西钦州模拟)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B解析:根据题目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得出:陆九渊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4.(2019·四川成都冲刺演练)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A解析: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材料中“理有善恶”,因此要扬善抑恶,故A项正确;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而非难以调和,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生气禀,理有善恶”未涉及纲常理论,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而非初步完成,故D项错误。5.(2019·河南名校联盟段考)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A.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B.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C.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D.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C解析:材料中并未涉及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说明仁义是先天固有的,不是后天养成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故C项正确;朱熹并未说明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故D项错误。6.(2019·山东滨州调研)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表明()A.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D解析: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7.(2019·湖北武汉调研)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C解析:题干信息反映出李贽对女皇武则天的称赞,与摆脱理学对人性的压抑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反映出李贽对女皇武则天的称赞,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故B项错误;李贽称赞女皇武则天“知人”“爱养人才”,符合历史事实,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故C项正确;李贽对女皇武则天的称赞,与倡导经国济世、学以致用无关,故D项错误。8.(2019·山西太原模拟)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D解析:材料中儒家在关注现实问题,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其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中儒生在研究“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等内容,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儒家在关注现实问题,但程朱理学仍然是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明代后期的内忧外患推动儒生转而关注现实问题,强调实学,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故D项正确。9.(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这说明王良()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儒家传统思想C.利于儒学“思辨化”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解析:“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实际上是让儒学从士大夫之学到百姓自觉的过程,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10.(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晚明时期会社简表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D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可知,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故D项正确。11.(2019·河北保定模拟)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C解析:“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没有否定君臣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与女权无关,故B项错误;“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见古代并无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弊端,故D项错误。12.(2019·广西梧州、柳州摸底)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B解析:材料说的“理”与“欲”,没有关于工商业地位的任何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可知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故B项正确;王夫之有民主启蒙思想,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理”与“欲”的存在和表现,没有阐述主客观辩证关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9·黑龙江省六校协作体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清初大儒们召唤士人摆脱宋明学派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直接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这些大儒激烈地反对明代的空疏和形而上学思潮,建立起一种新的学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他们把着重点放到了对古代经典做研究、旁征博引地做考证以及将知识运用到社会上。——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儒”的杰出代表及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社会思潮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三教……相互影响、渗透”“王通提倡三教合一”“韩愈仿佛、道……建立儒家道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清初”以及“大儒”的思想主张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主张,第三小问从清代学术、思想等角度回答,第四小问从社会发展与社会思潮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任答三点即可)(2)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封建专制。影响:考据学兴起;思想呈现活跃局面;冲击了官方儒学的基础;深刻影响了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任答三点即可)关系:社会发展决定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14.(2019·山东威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