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四川绵阳模拟)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B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解析:夏朝王位世袭,但未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夏朝王位传子是王位继承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夏朝王位的传承,不能得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2.(2019·吉林长春模拟)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B解析:“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统治者的赏罚均为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可见依然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故D项错误。3.(2019·广东佛山模拟)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C解析:材料中“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的法律通过地方官员传达到民众之中,此举表明西周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央的法令可以传到地方民众,并不能说明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春秋时期私学的出现使文化出现下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央的法令的传达,并没有提及诸侯割据,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故D项错误。4.(2019·河南安阳模拟)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D解析:题干所给材料并未涉及封建文明的先进性问题,故A项错误;“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仅是对题干所给材料中“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的片面理解,B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并未体现周朝的专制政治,C项错误;由题干所给材料可知,该学者把西周与其分封的诸侯国等量齐观,认为当时中国未实现统一,直到秦朝才实现了第一次统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作为一种地方分权行政体制,对维护周代国家统一起了一定作用,该学者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故选D项。5.(2019·湖南益阳、湘潭调研)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A.官僚制度正式建立B.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C.宗法制度日趋瓦解D.分封制下统治秩序遭破坏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楚武王灭权设县,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可知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正确。秦朝时期才正式建立官僚制度,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无法推断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秦朝时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楚武王灭权设县,与宗法制度无关,排除C项。6.(2019·重庆模拟)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的是()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B解析:周礼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而题干中提及的分封的鲁国却被楚国灭亡,故A项错误;题干中鲁国在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反映了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是鲁国灭亡的原因,故B项正确;我国姓氏多达万个,分封制只是部分姓氏的来源之一,故C项错误;鲁姓的起源是宗法制的衰亡时期,非兴盛时期,故D项错误。7.(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B解析:西周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并非依据姓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姓代表共同血缘关系,氏区别血缘亲疏,而共同血缘及血缘亲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姓氏的来源及作用,氏用于区别血缘亲疏,与严格的等级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依据,与晋升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8.(2019·湖南永州模拟)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B解析:宗法制影响后世,但是没有被完全继承,故A项错误;表中“奠系世,辨昭穆”“祖考”“宗可考”“重人伦”“睦宗族”说明对宗族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都受到理学影响,故C项错误;族谱不一定都能解释姓氏,故D项错误。9.(2019·湖北武汉调研)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C.齐桓公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D解析:盟约中“无曲防”的规定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与诸侯争霸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诸侯国治理洪水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无法看出齐桓公称霸后已经有效治理了黄河,故C项错误;各诸侯国为防止水患各自为战,反过来说明,就从治水方面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权来协调,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10.(2019·广西钦州模拟)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晋国六卿制()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B.为晋国分裂埋下了隐患C.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B解析:根据题目中“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得出,题目强调的是晋国六卿制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并非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故A项错误,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题目中“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秦朝的九卿制度与晋国六卿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11.(2019·东北教研联合体模拟)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A解析:通过周代乐舞出现的场合及内容可知其演出的目的在于宣扬周统治的合法性,即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是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12.(2019·山东日照模拟)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bē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D解析:材料反映的依旧是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的例子,仅能反映诸侯国交往的小部分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依旧反映的是对土地所有权的重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结合所学,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私自将两块封地交换,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9·四川成都五校联考)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统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5分)解析:第(1)问,本小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特点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完备而严格”“君统宗统的合一”等作答。第(2)问,发展变化,依据材料“强宗大族遍布各地”“宗党武装”“全面复兴”“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等信息概括即可。背景,结合宋代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问,不同,依据材料三“家族立宪”“增订族会章程……修改……讨论通过……近代化……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阮氏宗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特点: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嫡长子继承制。(2)变化:东汉以后,门阀士族及宗法性豪强同时崛起;宋朝,获得纵深发展,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成为政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分化迅速,宗族间相互救助;士族没落、庶族崛起;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3)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14.(2019·衡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