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考纲要求】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提示】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真题感悟·知能提升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课时作业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考点一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一]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史料二]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以上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问题:依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教你读史(1)依据史料一中丞相“助理万机”、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概括中枢权力体系的运行特点,即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依据史料一中“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皆受命于皇帝”等归纳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特点。(2)依据史料二中九卿的职责,领会“国”与“家”的关系,即家国一体。尝试解答: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考点二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演变[史料](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并说明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教你读史此史料反映了周、秦政治制度的影响。“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明西周政治制度以血缘亲疏为基础,并且地方政权带有很强的独立性。“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说明秦代建立统一的王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政治三位一体。尝试解答: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区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比较比较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来源世卿世禄由皇帝授予权力运作自主性,具有决定封地事务的权力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主动性权力机构机构设置比较简单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收入来源主要来源于封地主要来源于俸禄官吏选拔通过世卿世禄制产生由皇帝任免,通过察举制、科举制等产生一、准确时空定位,谨防迷失方向1.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一部分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被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C解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和六国遗族的反扑,秦始皇采取材料所述措施,故正确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秦朝的史实;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说法错误,排除。2.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统治者自身称谓的一种变化,没有体现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故C项错误;战国中后期和秦朝都是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二、强化历史解释,拨开层层迷雾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B解析:归纳、分析历史现象,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宫殿警卫”“皇家财政”“皇室宗族事务”可知,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九卿中有许多是负责皇室事务的,实际上是皇家的内侍机构,这体现了“化国为家”,目的是为了突出皇权至上。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解析: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的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三、把握唯物史观,用高度求深度5.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复杂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随意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①文中的“原理”是指分权制衡原则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③作者认为“后世”的官制没有创新④作者对“原理”的开创持赞赏态度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C解析:材料中秦朝治民、治军、监察官吏分别对应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者有分权,但是并非制衡的关系,其中丞相为百官之首,故①错误;材料“后世官制,变化繁赜(复杂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表明“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故②正确;材料本身无法反映后世官制有没有创新,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制度始终处在创新过程中,故③错误;材料“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随意而设也”表明作者对秦朝开创的制度持肯定态度,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项。6.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了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C解析:材料“以郡县取代封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表明柳宗元肯定的是郡县制的优点,并非帝制,故A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与柳宗元肯定帝国的成就的观点相矛盾,故B项错误;柳宗元通过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对比,指明郡县制的优点,而黄宗羲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批判君主专制,二者的内涵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故C项正确;二者的观点是相矛盾的,但柳宗元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不能只强调黄宗羲思想的正确性,故D项错误。真题感悟·知能提升近五年无全国卷试题1.(2015·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A解析: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2.(2012·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