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导航第1页第二部分导学课堂与素养提升进入导航第2页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进入导航第3页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进入导航第4页学案36宋明理学进入导航第5页进入导航第6页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面临严峻挑战。唐宋时期,一些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融合佛、道思想来阐释儒家义理,理学应运而生。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属于宋明理学,他们对于“理”与“心”的激辩,极大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导航第7页创新微课以微知著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课时作业随堂训练知能巩固进入导航第8页考点解读活化思维研史料实证,通历史解释,让历史认知更深刻进入导航第9页命题点一历史概念——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研读史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读史:史料一中“二程”从自然和伦理的角度指出“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即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进入导航第10页史料二“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朱子语类》读史:史料二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与儒家传统道德一致,要通过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等途径实现。史料三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进入导航第11页读史:史料三第一句话强调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只是通过格物致知才能贯通明理;第三、四句话说明王阳明反对外在探究,主张内心反省。■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二程与朱熹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参考答案:都认为世界万物来源于理,所谓“天理”即封建的伦理道德。进入导航第12页2.史料三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参考答案:不同观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进入导航第13页■史论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不同点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进入导航第14页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相同点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进入导航第15页命题点二综合考点——宋明理学的特点与评价■史料研读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进入导航第16页读史:史料一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在传统儒学寻找”体现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进入导航第17页史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进入导航第18页读史:史料二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进入导航第19页史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进入导航第20页读史:史料三介绍了朱熹创立儒学的时代背景,区分了“欲”和“人欲”的不同,从侧面指出了理学的进步之处: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参考答案: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进入导航第21页2.根据史料二,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论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参考答案: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进入导航第22页3.指出朱熹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根据史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参考答案:地位: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进步之处:提出公道与良知,区分“欲”与“人欲”,灭人欲,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提出正君心,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主张身体力行,具有务实倾向。进入导航第23页■史论归纳1.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是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进入导航第24页(3)更多吸收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进入导航第25页2.辩证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方面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②心学打破了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导航第26页(2)消极方面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③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进入导航第27页3.宋明理学的现实借鉴意义(1)宋明理学作为一定时期内时代精神的精华,标志着理论思维的时间维度,因而今人在诠释、评价宋明理学家时,应把他们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维结构的环境中,来审视他们的理论思维的价值和意义。进入导航第28页(2)宋明理学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理想的圣人人格,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这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显贫乏、道德标准缺失的今天,尤有借鉴的必要。注重道德建设,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互敬互助风尚,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身心的健康,也有利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进入导航第29页创新微课以微知著强学科素养,拓历史视野,让素能提升更全面进入导航第30页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鲁迅的《我之节烈观》中指出:“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看周末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裁制,便可知道脱离了这宗习俗,为日已久。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C进入导航第31页A.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C.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社会生活D.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进入导航第32页解析:汉唐之际,并没有鼓吹节烈,至宋明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宋代贞节观致使烈女比比皆是,是对女性的残害。这种变化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C项正确。A、D两项与贞洁观的形成没有必然联系,排除;题干要求回答的是“社会根源”,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进入导航第33页解析:汉唐之际,并没有鼓吹节烈,至宋明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宋代贞节观致使烈女比比皆是,是对女性的残害。这种变化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C项正确。A、D两项与贞洁观的形成没有必然联系,排除;题干要求回答的是“社会根源”,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进入导航第34页随堂训练知能巩固实战高考题,品味经典题,对话高考命题专家进入导航第35页1.(2018·天津卷)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B进入导航第36页解析: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37页2.(2017·江苏单科)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D进入导航第38页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进入导航第39页3.(2016·上海单科)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D进入导航第40页解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这属于程朱理学的认识方法,故应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进入导航第41页4.(2015·北京文综)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