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 8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8讲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考纲要求】(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标提示】(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真题感悟·知能提升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课时作业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考点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史料一]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史料二]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问题:(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过程体现出的特点,原因何在?(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政体与美国共和政体的差异。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法国政体的纷争,反映了法国政治局面的复杂性。史料一中“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反映了共和派得到广泛支持、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以及君主派与共和派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2)史料二中的规定反映了1875年宪法既吸收了各个派别的意见,又借鉴了英美等国的经验。尝试解答:(1)特点:具有反复性、曲折性。原因:封建势力强大,专制观念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软弱。(2)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权力相对较小。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原因(1)法国政体的纷争,说明当时法国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2)共和派逐渐获得广泛的支持;国民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共和派的变化;君主派与共和派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宪法吸收了各派的意见,借鉴了英美的经验。考点二评价德国君主立宪制[史料一]图1木桶的木条是德意志各邦,箍木桶的铁条指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银行法》《货币法》《度量衡法》。图2年老的俾斯麦仍然身手不错,德国的经济如同俾斯麦的杠上动作一样,迅速腾飞。——以上均选自《西方漫画史》[史料二]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问题: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君主立宪制对德国和近代世界产生的影响。教你读史(1)漫画往往具有讽刺意义,明确漫画主题是解读漫画史料的关键。关键信息是各项法令“箍木桶”的含义及经济“迅速腾飞”的含义。(2)史料二抓住文字材料中的“议会”“粉饰门面”“封建残余”“军事专制”概括其局限性。尝试解答:积极性: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跻身世界强国。局限性:保留了专制主义残余;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阻碍了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评价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进步性①建立了法制基础上的政治体制、议会选举、政党政治。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埋下了战争的隐患。一、准确时空定位,谨防迷失方向1.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A.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革命C.经济发展有助于帝制巩固D.政局稳定推进了经济发展D解析: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政府在维持国内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推行多项政策,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错误。2.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试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B.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B解析:材料反映了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因亨利拒绝使用革命后的三色国旗而遭到君主派反对,可见法国君主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表明君主派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选B项。A、C两项只能反映亨利的意愿,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二、把握唯物史观,用高度求深度3.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B.普鲁士一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C.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C解析:德意志统一后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排除A项;普鲁士强大有利于领导德意志进行统一战争,故排除B项;普鲁士领导了德意志统一战争,同时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统一后的德意志,给德意志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故C项符合题意;德意志统一后迅速发展,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排除D项。4.马克思曾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B.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不稳固C.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很小D.德意志帝国皇帝的权力很大B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政体。“议会形式”体现资本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粉饰门面”意味着议会的权力很小,故C项正确;统治不稳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制度”体现皇帝权力很大,故D项正确。三、强化历史解释,拨开层层迷雾5.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D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俾斯麦充分考虑德意志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制度。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取得统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没有完全照搬英国的模式,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6.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B.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D.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C解析: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德意志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从材料中可知,容克阶级领导对外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帝国的建立,为其建立维护贵族权益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故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真题感悟·知能提升时间考点2017全国Ⅲ·33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立法机构2016全国Ⅲ·35法国政治体制的变化2013全国Ⅱ·34德国的民主进程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C解析:“十字街头”“平民大众”“被告”等反映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国民公会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三权分立”;1793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与“法律至上”理念不符,故A、B、D三项错误。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A解析:根据“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更迭频繁,1958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局面,故A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故C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故D项错误。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A解析: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选择A项。4.(2017·海南高考)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D解析:材料中德国老鞋匠借助皇帝的权威欺骗,这一个别事件不能反映社会全貌,不能体现出德国社会秩序的混乱,故A项错误;1906年德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是并不同于专制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老鞋匠假扮军官骗取钱财的事,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态度,不能反映出政府官员纪律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皇帝和军队在德国社会的至高无上地位,反映出德国社会军国主义的盛行和弥漫,故D项正确。5.(2016·海南高考)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A.马丁·路德B.俾斯麦C.加尔文D.歌德B解析: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人物,促成天主教的分裂,与德国统一不符,故A项错误;德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铁血宰相”俾斯麦,故B项正确;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主要活动在瑞士、法国,与德国无关,故C项错误;歌德是现实主义文学家,一生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与德国统一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