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3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23讲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纲要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提示】(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题感悟·知能提升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课时作业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考点一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史料一]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年《捷报》卷12[史料二]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百年巨商》问题:(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制约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史料中“有伤风化”“容易伤人”“有伤风水”等信息说明了近代工业出现与传统观念相悖。(2)史料二反映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932年……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1935年……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说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1937年……多次陷于困境……奄奄一息”反映了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尝试解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动荡不安的时局。(2)发展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衰败原因:长期的战乱和政局的动荡。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促进因素①列强侵略:使中国封建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⑤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考点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作用[史料]据统计,1858—1911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仅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1901—1911年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你读史(1)史料反映了1901年到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江苏162家,湖北82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说明近代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表格中的信息则反映了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2)影响可结合20世纪初期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回答即可。尝试解答:(1)特点:发展速度快;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2)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经济基础。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感受家国情怀,塑造人生价值1.1931年10月5日,刊登在上海《申报》(时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整版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牌”香烟广告,将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极似一支利箭由东射来;叹号两侧有“外侮日亟”四个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该广告()D①将企业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②体现了实业救国与救亡图存相结合③表明日本侵华威胁到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④受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影响而设计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31年10月5日”可知,此时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故④正确;结合广告信息可知,广告的设计将民族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将实业救国思想与抗日救亡的时代潮流紧密结合起来,故①错误,②正确;日本侵华主要威胁到沦陷区民族企业的生存,故③错误。答案为D项。2.《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救国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他的核心思想是()A.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C.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则在近代工业D.办实业既是救贫致富之术,又是富国御侮之道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均排除。二、把握唯物史观,用高度求深度3.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私人合办等方式发展工矿业。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苏联模式的根本原因是()A.时局需要B.以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C.改善民生D.苏联经济成就的示范作用A解析:材料中“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表明是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4.1936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说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B.苏联经济思想影响了中国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D.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B解析:材料强调的“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计划”“齐整”“一致”,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表现,不同于西方的自由经济体制。结合“1936年”这一时间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而D项是政治事件,不符合题意。三、强化历史解释,拨开层层迷雾5.1935年,经济学家马寅初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可采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时我国受日本侵略、世界经济危机、苏联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马寅初赞同“统制经济”;而到了1940年,国民政府实行的战时经济体制使得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操纵国民经济命脉,而民族资本日渐萎缩,所以此时马寅初开始反对“统制经济”,答案为C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秋,不能说明1940年的这一变化,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历经坎坷,故B项错误;D项是马寅初1935年赞同统制经济的原因,排除。6.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发行了新货币——金圆券。观察下面漫画,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暗示了美国忙于冷战已放弃国民党政府B.该现象有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经济效益C.展示了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惨状D.该现象说明美国已垄断了中国资本市场C解析:漫画中的金圆券不断在水中下沉,水泡增多,说明金圆券贬值越来越严重,而美国援助的救生圈说明美国没有放弃国民党政府,故排除A项。金圆券贬值增加了民族工业的负担,故排除B项。水泡越多,就代表金圆券上面的“0”越多,货币贬值下恶性通货膨胀出现,故选C项。漫画不能反映美国资本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占比,故排除D项。真题感悟·知能提升时间考点2017全国Ⅲ·28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2016全国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D解析:题干中“邮政、银行、铁路,……小轮”反映的是近代实业的兴办,再结合题干中时间“1897”年,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A项错误。官督商办企业一般都是洋务企业,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B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增加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