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专题主线·脉络构建】【考点命题主线】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来讲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3.基本内容:皇帝制;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4.基本特征(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相统一。(2)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3)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借助神权和思想控制来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5.历史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政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二、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削弱相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等。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等。【横向中外关联】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不同类别古希腊古代中国政治结构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逐渐走向统一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政治制度希腊城邦出现了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特征依托海洋,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依托大河,虽然此时的文化也具备多元化的特性,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性特点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1.联系(共同点)(1)考试的某些原则上相同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而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倡导的“自由”“平等”不谋而合。在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中都无一例外地规定了政府官员均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用。(2)考核奖惩制度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而在现代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功绩制,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确定的业务能力和其他工作素质决定文官的录用、升降和奖惩。这些制度无疑对保证政府管理效率和政治清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3)影响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改变了自魏晋以来的世袭、察举等人为的选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阀门”的不合理现象,使一般的平民得以通过科举向上层流动。同时也为统治者扩大了其统治基础,招揽了更广阔的人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而西方资产阶级通过建立与改革现代的公职任用制度打破了早期“个人赡徇”“政党分肥”官员制度有效防止了政党关系及血缘门第。同时公平、自由的考试也吸取了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2.区别(不同点)(1)法制化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严格地纳入法制范围,文官或公务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而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则截然相反,所有官员的权力及义务只以封建君主为中心,其所有的行为只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2)用人标准上现代西方在文官的任用及考试上重视官员的知识化及专业化。而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其考试的内容则以儒家经典学说为范围,缺乏对官员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考察。直至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彻底将科举考试推向僵化,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及创新思维。(3)在政治立场上现代西方的官职任用制度,施行“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原则。而我国古代的官员制度,由于其所处的政治背景,应封建君主对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要求,其政治立场往往必须服从于中央集权。(4)在管理上现代由于官员管理工作的增加,对文官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因此现代西方的文官管理将文官进行科学的人员分类,他们将现代文官分为品位分类及职位分类两种。同时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对各部门文官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各部门互相协调,促使人才合理流动,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则恰恰相反,它没有官员的分类,而只有简单的“君臣”关系。论从史出——推理结论型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题型特点】近几年课标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题型多为结论型选择题,且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关联不大,因此考生对命题情境感到陌生,无所适从,从而造成相当大的解题困难。这一题型一般考查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教材中未出现的史实,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结论。【解题模板】(1)解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要根据题干中的史实,分析与结论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2)注意问题的转换。根据题干所指事件的时间信息,利用所学知识与之关联,并对选项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否定。【押题训练】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D解析:据材料“墓葬中的青铜礼器”表明是墓葬品,墓葬品不能反映当地生产力水平,故A项错误;青铜礼器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表明政治色彩而不是宗教色彩,故B项错误;据材料“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分封制崩溃,故C项错误;礼器是等级体现,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据材料“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说明不同地区的文化融合,故D项正确。2.(2019·北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考前冲刺演练)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前期()A.皇权得以加强B.君臣关系恶化C.相权有所削弱D.相权冲击皇权D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到丞相掌握着任命官吏的权力,相权较大,所以皇权得以加强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汉武帝时期君臣关系恶化,故B项错误;题干呈现的是相权较大而不是削弱,故C项错误;“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说明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冲击,故D项正确。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