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单元提升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枣庄模拟)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爱奥尼亚式希顿。公元前2世纪,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B.追求自由精神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D.崇尚理性之美D解析:人对神的艺术加工,属于现象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自由与束缚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思想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这是人的理想用之于神的一种审美体现,故D项正确。2.(2019·河南安阳模拟)普罗塔哥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B解析:根据材料“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可知,在普罗塔哥拉看来,道德是以欲望和追求为培养目标的,故A项错误;普罗塔哥拉作为智者学派的领军人物,自然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故B项正确;根据哲学知识不难知道,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传统神学观念,故D项错误。3.(2019·广西梧州、柳州摸底)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智者学派B.强调客观存在C.推崇独立思考D.重视哲学思辨C解析:智者学派也具有理性精神,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理性精神,而不是客观存在,故B项错误;理性是指看待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格拉底推崇独立思考,故C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理性精神,而不是哲学思辨,故D项错误。4.(2019·河南安阳模拟)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教会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D.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已被推翻C解析:教会作为宗教组织,其研究的方向不可能由神学转至科学,故A项错误;意大利的古典文化并不直接导致“自然秘密协会”的创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故B项错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意大利的自然科学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故C项正确;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真正被推翻是在17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之中,故D项错误。5.(2019·山西五校模拟)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表可知当时()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但丁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彼特拉克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恶心的美人”、圣母薄伽丘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儿脸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A.文学日益远离教会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C.人文思想逐渐发展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C解析:文学依旧与教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教会遭到不断抨击、批判,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社会道德水准仍未发生重大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恶心的美人’”“她那鹅蛋儿脸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他们的思想仍旧离不开宗教的影响,故D项错误。6.(2019·豫西南示范校联考)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A.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B.“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B解析:“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这不是教皇的要求,而是宗教改革后的结果,故A项错误;“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可知这是因信称义,故B项正确;“阅读《圣经》”没有改变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直接阅读《圣经》”不是成为教士,而是“直接与上帝对话”,故D项错误。7.(2019·湖北黄冈质检)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B解析:“罗马霸权”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A项错误;“粉碎罗马霸权”是指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没有刻意说明人的主体意识,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打破了天主教会一统欧洲的格局,其形式没有完全现代化,故D项错误。8.(2019·江西六校联考)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批判神权统治B.构建民权政府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B解析:据题干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9·湖北八校联考)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A.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B.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C.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D.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A解析:据材料“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得出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故A项正确;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但不是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宗教改革的信息,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10.(2019·江西宜春诊断)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倡导人类应拥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但他本人却投资从事贩奴贸易的皇家非洲公司,赞同在美洲各殖民地发展奴隶贸易,认为这是符合理性的。这可以用于说明()A.资产阶级自由权的局限性B.理性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C.英国已成为世界殖民霸主D.种族主义植根于启蒙思想A解析:由材料“……洛克倡导……但他本人……赞同……”可知,洛克的行为与其思想主张不一致,这说明了资产阶级自由权是有限的,故选A项,排除D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理性主义,排除B项;材料并没涉及英国的世界霸主问题,排除C项。11.(2019·广东惠州模拟)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A解析:根据材料“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孟德斯鸠相信法律秩序下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主题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与分权制衡无关,故B项错误;同理,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与民主政治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受法律的约束,故D项错误。12.(2019·山西太原模拟)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B解析:材料强调思想家从全球(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而非强调启蒙运动的全球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牛顿力学启迪思想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自然科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与牛顿定律的永恒性无关,故C项错误;D项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9·安丘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对赎罪券的抨击,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地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6分)(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二,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9分)(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基本形式,据材料一“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文学艺术的形式的角度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等方面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诉求,据材料二“对赎罪券的抨击……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的方面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第二小问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一中“少数英才”、材料二中“农民和平民……市民……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和所学知识可从人文主义的传播的对象范围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第(3)问,第一小问理解,据材料三“‘唯信称义’……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承认个性自由、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政治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摆脱罗马教会、西欧民族国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基础等方面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答案:(1)形式: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答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资产阶级的需求;天主教会的压制。(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诉求: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压榨和精神控制。不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局限于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广泛的社会层面传播人文主义。(3)理解:“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强调民族自由。意义:逐渐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14.(2019·衡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