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新课程推进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陈澄(二OO五年十一月四川成都)地理新课程的推进策略全面深入地推进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扩大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2001年7月,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9月首先在27个省市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有47万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程。——2002年秋实验扩大到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西藏外)的570个省级实验区,参加实验学生870万,占同年级学生总数的20%左右。——2003年秋,实验区达1642个,参加实验的学生3500万,占同年级学生数的47%。初中新课程推进情况——2004年新课程的实验区进一步扩大,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教学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已在进行修订,修订以后将颁布正式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05年,全国除了个别省级行政单位外,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已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2004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初中地理课标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和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伦理观等。课程标准设计有重大突破,提升了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从总体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革。——紧扣时代脉搏——教学理念新颖——课程评价富有创新性——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灵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目标陈述指导性强得到各地实验区的认可对课程标准的主要修改意见•课程评价问题•“活动建议”实施的问题•课程资源开发问题•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考试之间的矛盾使评价操作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地记忆,虽然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帮助,却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影响教师的业绩和课标的实现。•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感到紧张。•虽然对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但由于评价的标准不可能统一,不具可比性,所以学校并不看这个评分。课程评价问题“活动建议”实施的问题•作为地理教师,所教的班次多,学生的数量大,要把课标中的活动建议付诸实践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支出大量的课外休息时间。要想实现《课标》的活动建议,现行的课时安排明显不够。•此外,野外实践活动受到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也是一个普遍面临的困难问题。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目前地理教师普遍工作量大,条件有限,而且地理受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期望教师开发大量教学资源存在很大的困难,许多老师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最主要的不应该是学校和一线老师,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配合教师的教学需要,为教学提供各种配套的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比如:教学资源库、课件库、标本库、图片库、学生活动基地、学生试验基地等。其他一些问题•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有些内容再适当具体一些。如现在的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时区和区时等问题,建议能在地球仪部分增加“学会根据两地时区推算区时”。•与其他课程协调问题。主要是义务教育的单科地理与综合科有关地理内容的协调。•相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课程标准定的难度较高,例如内容标准部分认识区域中“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于老师而言,课程中的行为动词的陈述,比如说出、说明、指出、识别等不易把握,能否给出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在研讨过程中,还有更多的老师认为,以上的意见,更多的是综合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若是目前考试制度有相应的变化,那么,标准中关于评价的表述就不难被理解和接受。实验区的老师也表示,随着实验的深入,明显感到今年比去年对标准的把握更准确了、理解更深刻了,也就更能体会到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了。如对评价的行为动词的理解,如果接受了课程改革理念、确实理解了改革的主要精神,那么,也就能够把握住目标要求中的动词使用的涵义、以及所赋予的评价功能。以上意见仅是相对个别的意见,是发展中逐步理解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意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赞成目前的课标,并希望在稍做修改、更加完善的基础上,相对稳定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全国对课标的贯彻执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修改过程•由国家、省级实验区提交调查材料和反馈意见。•由地理课程标准组全体核心成员、新课标实验教材主编、实验区部分教研员共同组成工作组,进行修订,提交了修订本的征求意见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等组成的审议组审阅通过后,形成修订初稿文本,交教育部。•根据教育部意见进一步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正式文本提交教育部。地理新课程的推进策略全面深入地推进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扩大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2003年4月,经教育部党组通过,颁布高中新课程方案以及地理课程标准‫——2003年4月~2004年上半年,编写、审查教材‫——2003年4月~2004年上半年,确定实验区和实验方案培训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2004年4月,培训教师,筹备实验工作;‫——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高中新课程推进情况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方案2004年,首批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区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新课程的学生占全国同年级学生总数的13%。2005年秋,实验区范围又扩大到江苏省,福建省也在积极地筹备实验工作。2006年,实验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在2007年或2008年以后,全国除了个别省级行政单位外,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目前全国共有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义务教育阶段——7套高中阶段——4套正在投入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2种版本)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广东省教委主持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东省教委主持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仁爱教育研究所主持编写、大象出版社出版山西省教委主持编写、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各种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南京师大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对新教材的看法1.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新的教科书普遍摆脱了“知识本位”的传统模式,较多地采取了真实的“案例”来引入课文,围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2.编写者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在教科书中设置如“阅读”“活动”“实验”“探究”等,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接受与理解知识。有关学习活动的要求延伸到课外和校外,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地理,学习地理。重视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知识,并且进行分析研究。3.教科书的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灵活处理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除了有选修教材外,必修教科书中也有较多的“选学”内容,也有关于可以查询的互联网网站地址,有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4.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众多。强调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希望他们能喜欢地理教科书。作业的设计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例如应用图表进行分析,或提出某种地理情景,让学生进行分析或决策。过去要求根据教科书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回答的习题,现在已经很少。文字图像各具功能文字:正文和辅文正文:叙述地理事实、给出地理概念、阐明地理规律辅文:阅读、活动、卡通、案例阅读材料——解释正文、启发思考、丰富知识、激发兴趣各种活动——促进思考、加强讨论、练习技能、动手制作提倡实践、鼓励探究卡通语言——活跃气氛、促使联想、贴近生活、串连承启各种图像:以图释文、以图配文或以图像为主地图、景观照片、示意图、统计图、素描、卡通、漫画——政治方面的问题(价值观、正面教育、少数民族、假新闻等)——体系结构、栏目设计问题(优化结构、利于教与学等)——资料更新问题(事实、术语、地名、数据、地图等)——价格问题(越来越厚、越来越豪华、越来越贵,审核问题)——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问题(是“可持续发展”还是“无需敬畏自然”)存在问题不同的声音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的不同声音1.何祚庥院士:《人类不必敬畏大自然》(《环球》杂志)2.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人的尊严是第一位的》(北京《新京报》)3.复旦大学周振鹤:《天行有常,无需敬畏自然》(北京《新京报》)1.黄波:《请何先生三思其言》(上海《文汇报》)2.北京科学哲学、科学史学者田松:《人的尊严何以体现》(北京《新京报》)3.北京市中学生馨儿:《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北京《新京报》)针锋相对的观点葛剑雄如是说:(文汇报2005年2月28日第11版)——目前已知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并不是发生在工业化以后,也不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规律。——大量的事实说明,造成自然灾害或非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类活动。——黄河已知的最大洪水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流量达3.2~3.6万立方米/秒),比解放后(最高1.8~2.1万立方米/秒)要高得多。——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地震死亡近100万人,远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人)。——三四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得多。——关于动物的权利问题,我就百思不得其解,有些说法是无法证明、无法操作的。坚持我们的观点:是否应“敬畏自然”这个问题可以让专家、哲学家们去研究、争论。但在目前、在我们中国、在广大民众心目中,须树立的信念是——人类应善待自然、善待环境、善待资源、善待动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奉行“以人和自然为本”。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它的实现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对未来的国家建设者、目前的高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分必要。地理学涉及的自然、人文等各个领域几乎都跟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联。可以说,在基础教育所有的学科之中,地理课程是最适宜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地理学科从全球的角度、宏观的角度、综合的角度、区域的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学科应该、也能够成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主渠道谢谢大家!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