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点展示考情索引素养链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019·天津[1~2题,8分]2018·全国卷Ⅰ[37题,22分]2018·江苏卷[23~24题,6分]1.区域认知: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来呈现问题情景,结合区域发展进行设问,重点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2.人地协调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不同,对人类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需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地球之肺:2.基因宝库: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①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②高。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1)③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④植物体内,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3)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四、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3.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提供大量的居住环境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a为生物,b为土壤,c为供给养分,d为雨水淋溶作用。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即生物为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故该题选A。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大部分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如果雨林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第3题,热带雨林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产力极高,对维护全球碳氧平衡、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极其重要。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居住;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不是生态效益。故②③错误。答案:1.A2.C3.D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此,完成4~5题。4.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度的迁移农业B.商业性伐木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D.建立自然保护区5.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参与性原则解析:第4题,商业性伐木、过度迁移农业、大规模农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这些活动对热带雨林都有极大的破坏,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不是被破坏的原因,故本题选D。第5题,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而且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还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对于人类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至关重要,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是大家的共同责任,所以说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所以本题选择C项。答案:4.D5.C核心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2018·江苏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完成(1)~(2)题。类型面积比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18.718.515.613.7杂阔林44.748.452.653.655.8经济林20.621.521.922.723.4其他9.711.47.08.17.1(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提高城市绿地面积D.提高林地生产力(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减少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由文字材料可知,杨树林以用材为主,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经济林以果品生产为主。图表信息:从表格中可明显看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人工造林面积比重最大的是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第二步:思维流程。人工造林用材林—杨树林——比重不断下降→木材供应缺口扩大防护林—杂阔林——比重稳步上升→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环境转好经济林—果品林——比重略有上升→果品供应能力上升[试做答案](1)A(2)D一、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对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雨林别称别称含义图解阐释“地球之肺”通过雨林植被强大的生命活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地球储水库”雨林可以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到大气中“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三、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危害及采取的措施[名师归纳]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地区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等交通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2019·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城市绿地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但不同类型绿地降温增湿的效应大小各异,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有很大差异。下图为湖南长沙市不同绿地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程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四种绿地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比较()A.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B.草地灌丛乔灌林乔木林C.灌丛草地乔木林乔灌林D.乔灌林草地乔木林灌丛2.长沙市绿地树木最适宜选择()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3.城市公园绿地的作用有()①美化环境②防风固沙③调节气候④涵养水源⑤吸烟滞尘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乔木林温度变化指数最大,其次是乔灌林,草地的温度变化指数最小,可知四种绿地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比较为乔木林乔灌林灌丛草地,A正确。第2题,长沙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绿地树木最适宜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第3题,城市公园绿地的作用主要为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吸烟滞尘,B正确;长沙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城市绿地没有防风固沙作用。答案:1.A2.C3.B(2019·重庆三诊)下图为我国寒温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图中阴影部分为黑龙江呼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样本和物种基因库,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根据图文材料,完成4~5题。4.导致图示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直接原因是()A.气候条件B.海拔高低C.纬度因素D.距海远近5.森林火灾对图示地区环境的有益影响最可能是()A.提高土壤肥力B.减轻病虫害发生C.增加生物种类D.提高土地生产力解析:第4题,影响森林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气温、降水等,图示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森林生长慢。导致图示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直接因素是气候条件,A对。海拔高低、纬度因素、距海远近不是直接原因,B、C、D错。第5题,森林火灾对图示地区环境的有益影响最可能是害虫卵被烧死,减轻病虫害发生,B对。大火会破坏土壤结构,可能减少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A、D错。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灭绝,减少生物种类,C错。答案:4.A5.B核心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图1图2(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如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如图2),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解题思路]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滨海新区四处景观反映的产业。沿海滩涂上的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的作用。图表信息: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即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滨海新区临海的人文旅游资源。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第二步:思维流程。滨海新区临海地区——与海有关的四大景观→人文旅游资源→海洋文化旅游沿海滩涂——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人工礁石→保护海岸免受海浪冲蚀引种盐生植物→净化水质[试做答案](1)B(2)A一、湿地——以洞庭湖区为例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名师提醒]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二、湿地的形成湿地(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名师技法]湿地成因,思维构建三、湿地资源问题1.表现:(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2)质量在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名师归纳]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因素类型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名师归纳]湿地萎缩原因与危害(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四、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