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策略研究内容提要: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理论上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完整体系,在实践中探索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同时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语文教学保存传统文化精华,符合国际母语教育发展趋势,适应当前社会生活,发挥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设计和为学生终生奠基的功能。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开放性教学教学策略面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国开展了包括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9年初,开始了研制语文课程标准的准备工作,2000年9月,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正式开始,2001年6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出版,2001年9月,《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实验教材进入首批国家级实验区,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正式启动。作为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强烈感受到了先进的课改理念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语文教学,引发了语文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语文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和开放性教学的思想有着许多共通和互补的成分,一种验证《语文课程标准》,发展语文开放性教学思想的愿望在心头形成,深深感到探索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自身系统,而应触及整个社会大系统,从中得到思维上的启迪。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策略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一)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看综观全世界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可以十分明显地显现其社会影响的轨迹和烙印。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客观依据。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的开放性特征,无不为语文教学的开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1.政治开放。政治是社会各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政治是“集权”的象征。而当前的政治发展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单一到多样,这就促使民主选举、惩治贪官、多种政治模式并举等现象应运而生。22.经济开放。中国的经济改革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交接的历史时刻,表现出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的特点,使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公平竞争、市场调节、强强联合、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等等。3.文化开放。文化是一个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深层底蕴。在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而频繁。打破了省界、国界的限制,有了“地球村”、“世界公民”的说法。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开放的趋势:从省际交流到国际接轨,从民族文化到国际文化。诸如1999年10月在昆明市举办了“世博会”,世界各种文化争相斗艳,齐放异彩。4.教育开放。纵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正适应社会的前进,全面开放,表现为教育目标、内容、对象、时空、手段等多方面的开放。教育目标的开放:由专一、专学、专业、专才,发展到博学、广智、多能、通才;教育内容的开放:学科由分化、独立走向多学科内容的开放与统一;教育对象的开放:从有数、有限、有格、有别的精英教育走向取消入学条件的全民教育;教育时空的开放:从限学龄、限职前、限时间的传统教育,走向突破学习时间限制的终身教育,从学校封闭的教育空间走向超越有限空间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与国际性;教育手段的开放:从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走向集教师、教材、课堂讲授与电子传媒、信息高速公路等于一体。(二)从课程改革的趋势看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研究,旨在促使新课程体系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努力建立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开放性教学的思想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课程的价值将进一步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结构将进一步趋于整合,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核心课程、边沿课程和外围课程进一步协同。3.课程内容将进一步现代化,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4.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强调建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课程的开发将进一步融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适当配置,教师将参与课程的开发,将不断开发课程的新内容,课程将变得生成与开放。3(三)从语文课程的特点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容决定形式。某一种教学形式是否适应某一门学科教学,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语文教学主要是汉语言的教学,在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基础。1.语文是一门母语课程。母语的学习资源深广丰厚、学习环境开放广泛,实践机会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教学具有天然的开放的土壤,应更多的向大社会开放,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生活,在生活中亲近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2.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要求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语文教学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广的影响,要求语文教学向学生的未来开放,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更好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语文学习中积淀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为人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3.语文是一门认识性和实践性统一的课程。语文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两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应更多的让学生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感悟语文规律,形成语文综合能力。4.语文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内容的课程。汉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中强调“涵咏”、“体验”、“感悟”;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源远流长,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主要是“博览精思”“多读多作”。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需要语文教学进一步开放。(四)从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看教学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地的辩证关系,说明随着语文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理论也必将会有新的发展。中国语文教学理论积淀着几千年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博大精深。“五四”运动后,西方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心理学研究成果等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理论更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但是,时至今日,现有的语文教学理论更多指导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识字教学到阅读教学,从口语交际到作文教学,从语言训练到思维训练,从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等等,语文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可以这样说,现有的语文教学理论主要是语文课堂教学理论。4而对于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广泛的语文学习缺少有深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对于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广阔的语文环境缺乏有理论指导的合理利用,对于课堂教学以外的更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的教学理论贫乏。语文教学理论自身正期待着开放,向日益深入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开放,向更广泛的语文教学天地开放。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策略研究面向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必将在这一领域的语文教学理论上做出新的探索,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学理论,更好的指导新课程环境下的开放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五)从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早已引起语文教学界的重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中小学生几千个课时学习语文,结果却不会读写,岂非绌绌怪事。”现代社会对人的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痼疾,日益突出,自然就成为人们抨击的目标,于是就有“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一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有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模糊造成教学上的偏颇,有不顾汉语言文字特点盲目应用西方语言教学经验的原因,有教材内容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等原因。但是,其真正的根结却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特别是读写量太少。张治公先生曾提出“分流合击、提早读写”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践,也是对于这一问题深入思考后的所为。要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就必须改革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密切语文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从“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和“三唯一”(以课本为唯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唯一的获取知识的场所)转向“三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语文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二、课题界说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策略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理论上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完整体系,在实践中探索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同时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语文教学保存传统文化精华,符合国际母语教育发展趋势,适应当前社会生活,发挥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设计和为学生的终生奠基的功能。(一)“基于课程标准”的理解5“基于课程标准”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课程标准”就是指《语文课程标准》,它是在全面分析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得失成败,吸取了语文教育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全面了解国外母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和母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酝酿、论证而成稿的,可以这样说《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全面地反应了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具有前沿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开展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开放性教学的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和理论的指向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课程标准”就是借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完善、发展和丰富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思想。(二)“开放性教学”的含义“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对“开放性教学”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1.全域性开放性教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各方面、多维度的物质和意识的开放。开放性教学要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常规进行反思,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时空进行重新界定,超越传统的学校、课堂概念,引入“大教学”“大课堂”理念;开放性教学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解除传统教学有形或无形的封锁和限制。2.相对性开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传统教学的封闭性根源主要是: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脱节,教学与学生的主体性脱节。开放性教学力求与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经验小系统相贯通,力求把教学建立在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性教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封闭、保守的教学体系而言的。开放性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开放。3.前瞻性开放性教学是一个前瞻性的概念,它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多年的摸索和争论中,方向越来越明晰,道路越来越宽广,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一个历史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