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01自学——必备知识02研读——热考重点04精练——高效作业03研析——命题动向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2)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2.开疆拓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2)岭南:平定岭南,置______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3)“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3.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郡二、海内为郡县1.实施(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2)秦始皇以____________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郡县制2.内容(1)“郡”直属于中央,设______、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守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______任免,不得世袭。皇帝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___________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的继续推行,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官僚政治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特点是____________、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失误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奠定了后世“天下”格局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漫画解史】秦朝巩固统一信息提取:秦始皇在版图上统一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措施强化国家统一,有利于增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概念阐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断独裁。(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教材补遗】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重点一秦朝大一统与“家天下”的中央官制秦统一六国【论点】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在嬴政领导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天下,为我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秦朝的中央官制的内容史料一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史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望”“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史料解读】(1)史料一体现了专制皇权和三公九卿制度下,各部门的职权及运作,解读史料应注意观察结构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皇帝制的特点,解读史料应注意提取史料信息,从玉玺的分类、用途等方面分析皇帝独尊的特点。【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归纳秦朝中央官制有哪些特点。试答:(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皇帝制的特点。试答:【提示】(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组织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中央主要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2)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历史追问】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的御史大夫可否监察皇帝?为什么?试答:【提示】不可以。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监察机构听命于皇帝,是为皇权服务的。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家国同治;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4.两对矛盾:始终贯穿着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5.家国同治: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帝专设的,是为皇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重点二“公天下”的地方治理——郡县制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解读】图片从中央和地方(郡、县、乡)两个方面说明以皇权为中心的金字塔般的统治体系的建立。【结论】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以皇权为中心,下设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秦朝的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县两级,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制与官僚政治史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据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史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2)史料二反映了王夫之对郡县制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试答:(2)根据史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试答:【提示】(1)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实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看法: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研真题·引领航向]一、拓宽知识广度1.(2019·高考全国卷Ⅱ·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命题点:战国后期,秦国能够完成,大型水利工程的原因解析:选D。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二、挖掘知识深度2.(2013·高考全国卷Ⅰ·T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命题点: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与秦国的墓葬的变化解析:选C。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秦皇帝制度的特点)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解析:选A。“皇帝”称号反映了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2.(命题点:秦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基层治理)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地主绅士是秦王朝基层政权的根基,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富庶家族仅仅是占据着乡、里、亭这些基层而非各级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朝是非常注重地方政权的建设和控制的,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朝废除了之前的分封制,代之以全新的郡县制,故D项错误。3.(命题点:郡县制的特点)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解析:选C。从西周分封到秦朝推行郡县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排除A项,“周秦之变”一个方面是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排除B项;礼乐治国和法律治国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治国思想的不同,排除D项。4.(命题点:秦朝官吏管理的规范化)秦代《置吏律》规定: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此规定()A.杜绝了政治腐败发生B.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C.保证了皇帝的任免权D.规范了官吏任用程序解析:选D。由题干“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可知,官吏任命须依据法律程序,故选D项。5.(命题点:周秦之变的特点)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从“人治”到“法治”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呈现从人治到法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制度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