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文章《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被图书馆编辑选中供大家参考。您喜欢的更多同类文章: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因此,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塑造高品质农业品牌、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还面临着宣传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力;缺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实施力度较弱;缺乏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等一系列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标准化体系;安全标准;标准化示范区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新时代下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战略要求。因此,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本地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意见,显著加快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但整体而言,各地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还面临着一定困境,导致建设步伐日趋放缓。为了有效引导各地加快标准化建设工作,本文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对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大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要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科学、合理、全面的农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农业标准是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而出台的规则,它不仅能够保障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行业竞争力。从整体角度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是联系密切、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无一例外都与农业标准息息相关,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建设,构建科学、完整的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对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还能全面杜绝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所致农害事件的发生。不仅如此,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还能有效控制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超标排放,有效避免农田、水源、空气被污染现象的出现。如果没有科学、全面、严格的农业标准,农产品的质量便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也是从根源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其二,从农产品的种植到销售,都离不开农业标准的严格约束,我国政府要想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就应结合市场需求标准化组织生产,这就需要涉及种子、种植、化肥、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同时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其三,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只有借助严格的农业标准,才能保证自身农产品符合国际要求。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苛刻的农产品准入标准,这直接提升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对此,我国唯有严格依照农业标准管理农业生产活动,才能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四,由于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政府在农业标准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保证农业标准化的全覆盖。只有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统一组织农业生产,才能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里的“统一”不仅包含了种植、加工、包装的统一,还包括卫生安全、贮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统一。其五,随着农业的国际化发展,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也逐步提升,这也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业标准国际化的发展。通过对农业发达国家的研究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无一例外地都以高水平标准化为基础,这也直接决定了世界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二、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困境现阶段,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逐步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已然成为政府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仍面临宣传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力;缺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实施力度较弱;缺乏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等困境。(一)宣传培训力度不足,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力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的农业标准化宣传意识淡薄,忽视了对农村人口、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产品企业员工的培训,无法提升农村人口的全员标准化意识;没有借助多元化渠道对农业标准化知识进行广泛宣传,难以实现从生产到销售整合环节的农业标准化意识覆盖;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与农业标准化工作融合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对青年农民的培养力度不足,没有相关举措为青年农民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因而难以实现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未能重视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没有结合自身地域、资源、农产品品种特色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对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及时更新检测设备,对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和监督力度不足,也没有对农业投入实施严格管理,这些都是阻碍各地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二)缺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实施力度较弱第一,部分地方政府未能重视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到销售整个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有效、可行的措施和手段;未能通过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许可制度、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等手段对农业投入品施行严格管制;未能借助相关手段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也没有通过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难以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入口。第二,部分地方政府未能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全面实施的推进工作,忽视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这三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没有出台加强绿色食品标准实施力度的举措,也没有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质量认证标准,同时对强化当地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三)缺乏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不足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忽视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未能构建合理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对土地流转的推动力不足,难以实现当地农产品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未能重视全员标准化的普及,没有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对当地产学研结合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为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经费支持手段,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财政、信贷投入,这都是造成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三、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农药、化肥残留物超标,经营模式陈旧落后等原因,都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对此,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从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标准实施力度;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增强标准化建设资金扶持力度等方面入手,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方面,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农业标准化意识较弱、宣传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具体工作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各地区要积极建立农业标准化培训队伍,努力为农村人口、农业技术人员、农产品企业员工提供多样化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标准化认识;其二,各地政府行积极拓宽农业标准化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软件等载体对农业标准化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实现从生产到销售整合环节的农业标准化意识覆盖,同时还要为大众营造浓厚的农业标准化氛围,这样才能感染到每一个人;其三,各地方政府应积极强化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机融合,同时还要借助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建设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突出农业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农村人口农业标准化意识的目的;其四,各地方要努力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努力形成集演示、教育、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推广网络,从而实现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其五,各乡村应重视新型农民的培养,借助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升青年农民的标准化意识,同时还要为其提供从事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机会,进而实现农业人才全面储备。另一方面,各地方还应加强具有自身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首先,各地应积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仅要结合自身地域、资源、农产品品种特色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标准,还应结合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流程制定科学、严格的操作轨道,同时还要积极引入国际标准,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其次,各地应积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拓宽监测范围,努力提升对监测结果利用效率;重视监测人员相关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划拨专项资金,定期维护和更新监测设备。再次,各地应努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全面推行各类操作规范和标准,努力推进“三品一标”质量认证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各地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借助走访、抽查、定期巡查等手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同时还要结合农产品现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各地还应提高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对种子、育苗、化肥、农业技术、销售品牌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加强对不合格农药、抗菌药等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坚决惩治各类违法行为,努力为农产品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推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标准实施力度第一,各地应努力做好从农产品产地环境到农产品销售整个过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首先,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借助科学、有效、可行的措施和手段,努力净化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制定合理、全面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化,努力从源头治理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其次,各地要积极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通过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许可制度、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等手段,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对各类超标农业投入品施行严格管制,坚决打击各类假冒伪劣行为,同时还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强化管理资源共享工作,及时、如实向社会公布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品种。再次,各地要从生产过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始终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者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各类低残留农药化肥品种和动植物防虫害技术,从而实现对当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净化;二是要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将农业标准化融入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各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还要借助多元化手段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还要借助政府投入、减免赋税、优先审批贷款等举措帮助农产品企业吸引资金,进而实现当地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最后,各地应出台更加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入口处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举措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各地应积极建立科学、有效、全面的农产品自检制度,强化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主动接收各类检验,同时还要对各类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处理;其二,各地要在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在销售前,结合相关标准认真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监测,防止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第二,各地应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全面实施。首先,各地要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这三大环节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从生产环节层面,各地要加大对农药、化肥残留、动物检疫相关标准的实施力度,全面杜绝农产品生产造成的生态污染问题;从农产品加工环节方面,各地要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标准的实施,对加工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全面保障各农产品加工的质量;从销售环节层面,各地要加强农产品等级标准、绿色农产品标识标准的实施,从而全面农产品市场的安全性。其次,各地要加强对绿色食品等相关标准的实施力度,从源头和制度两个方面切实抓好农业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依法惩罚各类违规、违法生产行为,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全、规范的农产品市场氛围。再次,各地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当地农产品企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