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程标准探究线索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从不同河段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开发措施。2.地理实践力:调查身边的河流,判断其存在的问题,评价对其开发利用的措施。3.人地协调观:开发利用河流以人地关系协调为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基础梳理自主通关[教材内案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1)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2)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河网稠密,湖泊密布。(4)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南北亚热带季风中下游2.自然资源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水能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1)上游:以为中心。(2)中游:以武汉为中心。(3)下游:以为中心。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重庆上海宜宾中下游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发展重点:资源的开发。(3)三峡工程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综合效益:、发电、、养殖、供水等(4)存在问题: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破坏。水能三斗坪防洪航运自然灾害森林植被(5)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建设。②措施加强及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长江防护林生态环境2.中游地区(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2)开发重点商品农业基地基地(3)存在问题:灾害。洪涝制造业(4)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防治,整治江河湖泊。②措施严禁,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以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护林长江水患沿湖围垦水土保持防3.下游地区(1)优势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利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于与国内外建立广泛的(2)突出问题: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水体农业发展经济联系(3)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综合治理。②措施:调整并优化,大力发展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对加以控制。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产业结构高新技术[教材外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河流开发原则2.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环境要素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流域开发方向陆地交通不便,发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气候冬末春初多降水,夏季降水相对较少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系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4.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状况及其后果时间开发状况后果18世纪下半叶开发早,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5.流域的综合开发(1)流域开发的目标①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②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③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2)具体措施:修建水坝。(3)效果①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②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③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易误点拨]水量大,水能不一定丰富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反之水能资源贫乏。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区。()2.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开发水能,提供清洁能源。()3.梯级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重要措施。()4.黄河流域被称为我国的能源流域,说明其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二、区域认知——读图填空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1)长江支流:a.、b.嘉陵江、c.汉江、d.湘江、e.赣江。(2)湖泊:f.、g.鄱阳湖。(3)重要城市:A、B.、C.。岷江洞庭湖南京武汉重庆2.用“”将三峡工程的位置描绘出来。3.分析长江流域洪水多发的原因。(1)自然原因:为气候,夏季高温;支流,流域面积;干支流汛期,流量。(2)人为原因: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加剧;中游导致湖泊萎缩。亚热带季风多雨众多广长大水土流失围湖造田4.长江上游发展重点是资源的开发;存在问题是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森林植被破坏。5.长江中游发展重点是建设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整治重点是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6.长江下游整治重点是综合治理。水能水土流失商品农业环境污染高频考点互动探究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例1](经典高考题)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❶,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❷。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❸。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❹。据此完成(1)~(3)题。(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思维流程]信息提取❶河流位于浙江东部。❷下流河床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影响,枯水期泥沙淤积,汛期径流冲蚀。❸图示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甲为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❹1964年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教材寻因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河流,人们在许多河流上建起了大坝,大坝的修建影响了河流的自然过程。综合判断(1)由信息❸可知,甲为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从甲至乙,河床断面逐渐增高,河床由遭受冲刷转变为泥沙淤积,结合信息❷可判定甲时期应为汛期,乙时期应为枯水期,联系信息❸可知,浙江东部应是在9~12月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综合判断(2)结合信息❹分析可知,水库建成后可以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下游径流在洪水期流速变缓水位降低,联系信息❷可推知,河床淤积现象持续时间延长。(3)结合信息❹和信息❷可知,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后,对枯水期的潮流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可减轻枯水期因潮汐影响而造成的泥沙淤积。[尝试解答](1)D(2)B(3)A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2.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对河流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的自然背景特点和流域的整体性特征。(1)水能资源的开发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分析时可从河流航运条件的影响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长短)、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航运需求等方面入手。(3)水资源利用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建引水工程,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对农业来说,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用水与水运条件。命题视角一结合相关统计图示,考查流域开发的背景分析(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向北注入杭州湾,上浦闸是曹娥江干流上的一道涵闸,距河口约60km,于1979年建成,它的建成对曹娥江河床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河流长度的比值。下图为曹娥江修建上浦闸前后河床纵剖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曹娥江河床剖面的总体变化是()A.河床高程上升B.河床高程先降后升C.河道纵比降减缓D.河道纵比降渐升2.上浦闸在曹娥江的主要作用是()A.拦沙防洪B.御咸蓄淡C.促进水产养殖D.保障饮水水源1.C2.B[第1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在建上浦闸后,从上浦闸到距离上浦闸大约10km处河床平均高程上升,从距离上浦闸大约10km处到河口,河床平均高程下降,与建闸前相比,河道纵比降减缓。第2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下游是肥沃的曹娥江河口平原(浙江省重要的农业区),由于河床高程较低,受海水潮汐的影响严重,河水含盐度较高,严重影响着下游的农田灌溉。修建上浦闸后可以有效防御海水入侵,起到御咸蓄淡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引水来灌溉下游肥沃的平原农田。]命题视角二结合区域图,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下面为某河流域主体部分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及M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该河流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M地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C.M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D.水循环以陆地内循环为主4.下列关于该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支流水流稳定,流量季节变化小B.结冰期长C.干流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地形是干流两侧支流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B4.D[第3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河流域东南部和西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多平原。M地降水量统计图显示该地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属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该河流向北注入加勒比海,水循环以海陆间循环为主。第4题,由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起伏大;由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故河流水系发达,水流湍急,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地区位于热带,终年高温,河流没有结冰期。干流不经过赤道,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干流西侧支流多,而东侧支流少,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这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解析]首先明确中上游修建水库和下游新开入海河道的意义。修建水库可调蓄径流,缓解旱涝灾害;开挖入海新河主要用于泄洪。然后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原因。[答案]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例2](2019·榆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❶,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