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语文八年级下册RJ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走近作者《庄子》简介《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北冥有鱼给加点字注音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指海。“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它有几千里。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垂,通“陲”,边际。大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海运:海水运动,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译为海动风起。徙:迁移。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这种鹏鸟在海动风起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池。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书名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以:凭借息:停歇。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几千里,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几万里。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指游动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相:相互。吹:吹拂。野马似的空中雾气也好,飞扬的尘埃也好,凡空中带有生气之物,都是靠着风力的吹动而飘扬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苍苍:深蓝。其: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极:尽。邪:同“耶”,疑问语气词。下:向下。亦:也。是:这样已:罢了。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罢了。•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词类活用:•志怪者也。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南冥者,天池也。天:名作形,天然的依据目标,深层探究: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约前370年-前310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人物简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在桥这的快乐怎么怎么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固然本来完全,确定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遵循,沿袭最初的话题你如此如此已经它,指代鱼之乐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整体感知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的特色,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课堂小结庄子非常关于把抽象枯燥的说理通过“寓言”表现出来,请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出主要信息,把你印象深刻的一则用自己的话表现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