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主基础梳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分析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的原因和表现。2.识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3.分析评价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思想。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思想因素:明代晚期,以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社会因素:商品经济发展,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个人因素:不少士人蔑视礼法,追求发展。程朱理学拜金逐利个性2.思想主张(1)大力鞭挞,反对绝对思想权威。(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得到自由发展。(3)提出的观点。(4)否定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个性万物皆生于两天理【易错提醒】对李贽“异端”思想的认识所谓的“异端”,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理学思想;二是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提出尖锐的批判。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思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唯物主义思想具体主张①揭露是天下之大害②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④工商皆本①主张为学应求②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①世界是的②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③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君主监督机构务实经世致用物质代表作品《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具体影响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一定影响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和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共同影响①反映的发展和兴起,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②带有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启蒙和启迪。商品经济市民工商阶层早期启蒙【明析概念】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黄宗羲等人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较脆弱,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虽然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1.明末清初,思想家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代表人物是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2.明清思想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探究突破升华课上互动重难探究要点一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史料探究]史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学生试答:提示: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史料二: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探究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史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学生试答:提示: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是儒学的根本。[史论升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使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要点二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史料探究]史料一: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探究1:据史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学生试答:提示:抨击君主专制。史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探究2:针对史料二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学生试答:提示:分天子之权。史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思想家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探究3:据史料三,结合所学,探究思考中国明清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学生试答:提示:经济上,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思想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史论升华]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更趋向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启蒙民主思想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阅读与思考]请对照以上材料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提示:康熙帝及雍正帝的话表明清朝统治者推崇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正统儒学,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这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解析与探究]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提示: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古代民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看到了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力量,都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疾苦。不同之处在于古代的民本思想主张重民,重视民意、爱惜民力,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批评,并且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认识到的。[自我测评]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意义?提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提倡到实践中去求真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主要进步意义是:强烈冲击了当时的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对明末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一定的呼应效应。2.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提示:变化:由“工商为末”变为“工商皆本”。原因:明朝中期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冲击;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都认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地位,提出了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主张。意义:这种主张有利于突破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在当时是进步的,在今天也有借鉴作用。对点反馈巩固对点检测当堂反馈知识点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2018·山东宁阳高二月考)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C.商品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动解析: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思潮悄然滋长,李贽的思想观点是这一现象的突出表现。故答案为C项。A项属于李贽思想的特点,不是原因,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知识点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2019·河北涞水高二月考)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解析:材料中“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体现了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体现了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A项正确;B项是黄宗羲思想;C项是政治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8·河北大名一中高二月考)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天子之位传子”可知是王位世袭制;“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可知官吏任免以才识为主,故“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体现了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的臆想,且理解片面,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C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解析:材料中的“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指的是空谈义理的宋明理学。顾炎武在批评宋明理学空谈义理,不切实务,D项正确。答案:D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材料二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