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知识整合专题一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稀少。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4.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3)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4)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m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7.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3)冬小麦与春小麦种植区的界线:古长城。8.行政区界线(1)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2)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3)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4)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5)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6)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7)河北省与山西省的界线:太行山。9.综合地理界线(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两侧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差异。(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也有较大差异:区域项目大兴安岭以东大兴安岭以西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400mm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势阶梯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地形区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季风区非季风区内外流区外流区内流区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植被类型森林草原1.(2019·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月考)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1)上图中()A.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B.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大体相当D.各区域之间的界线清晰明确(2)从a到d()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高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小解析:(1)读图可知,划分图中不同区域的指标是气候,图中各区域内部特征不完全一致,各区域之间的界线是不明确的,各区域分布范围差异明显,故A、C、D三项均错。(2)a→d由北方到南方,冬季气温逐渐升高,房屋建造对保暖的需求降低,房屋墙体厚度减小。答案:(1)B(2)D专题二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西电东送西电东送示意图(1)输电线路①北线:由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②中线:由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区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③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2)西电东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义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地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kW),但分布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送往华东地区通道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的坑口电站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改变电力供给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意义环境效益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对输入地的意义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意义对输出地的意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着重要作用2.西气东输以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塔里木盆地、霍尔果斯口岸到上海、广州的输气管道。(1)原因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降低环境污染。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重点在西部。(2)影响①资源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沿线地区:经过生态脆弱区,会导致环境问题;但可改善沿线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③资源输入地:改善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3.分析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思路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以及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2)解决某种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②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③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下图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示意图”,该管道线经南疆后,与西气东输线路相接,其天然气主要输往江、浙一带,回答(1)~(2)题。(1)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沿途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干燥B.干旱少雨C.严寒干燥D.温和多雨(2)中亚天然气输往江浙,对江浙一带的有利影响有()①缓解能源紧张②促进常规能源开发③大幅缓解就业压力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1)图中D线沿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故选B。(2)中亚天然气输往江浙,可以为江浙提供清洁能源,有利于其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故选B。答案:(1)B(2)B专题三我国的国内产业转移1.我国近十年来的产业转移方向原因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沿海地价、劳动力、环保等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发展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方向原因影响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①大陆经济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改善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原因影响广东边远地区内部的产业集聚效应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③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但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类型东部地区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有些产业已进入标准化阶段和衰退阶段,新兴产业的替代性不断加剧原因中西部有一些产业具有发展的优势,特别是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初级加工业方面的优势十分显著东部可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能源资源缺乏等问题,以便集中力量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有利影响中西部充分发挥其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腾飞东部产业升级换代还没有达到瓜熟蒂落的程度,时机还不成熟不利影响中西部在接受产业梯度转移上存在一定问题,比较典型的是制造成本过高,再加上目前中西部地区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在交通上比较方便,导致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周期将比较漫长3.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1)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差异着重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轻工业――→积累资金提高技术重工业――→加强基础工业提高科技水平高科技工业(初期)(中期)(后期)(2)分析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3.(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1)~(2)题。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京津沪地区产业份额下降,其原因是纺织服装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而份额下降,A正确;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与其外来人口多、承接产业转移有关,B错误;苏浙产业份额先升高后降低,C错误;新疆为我国主要的棉毛产区,纺织业原料丰富,D错误。(2)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迅速提高,导致纺织服装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