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解读][核心素养]1.理解某种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2.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3.能够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个区域的某种自然现象。1.综合思维: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自然现象。2.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促进人地和谐发展。自主学习巧梳理细辨析、自检自查课前自主预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1______、2______、土壤、地形等。2.物质与能量循环(1)类型:水循环、3__________、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生物生物循环(2)三大循环简图(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4__________,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能量交换[温馨提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5____________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6________、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7___________,生产出有机物。合成有机物叶绿素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8___________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物质和能量[温馨提示]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就反映了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对地貌的影响。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①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9____________的演化。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他各要素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思维判断](判断正误)1.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3.在自然地理组成要素中,最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地形。()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1.下列行为会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面发展的是()A.植树种草B.修建水库C.围海造陆D.围湖造田解析:选D围湖造田会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2.某地区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C.温和湿润D.高温干燥解析:选D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是对气候的一种自然反映。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稳定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选B地形、岩石等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属于整体性。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4~5题。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5.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4.C5.C探究学习明要点固知识、深化整合课堂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情景导入|下图中的传统建筑,材料多以竹木为主,房屋坡度大。这种建筑形式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快速排水,防潮。|深化整合|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实现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迁移运动,以及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二氧化碳的平衡: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其中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形成过程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特点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平衡功能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对点巩固|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①水循环②氧循环③碳循环④二氧化碳循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风化作用解析:第1题,图中蒸发、降水、径流属于自然界的水循环。图中石灰岩、CaCO3、石灰岩、火山喷发属于碳循环。第2题,a表示石灰岩受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岩溶地貌,故A项正确。答案:1.C2.A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逐步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3~4题。3.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A.净化功能B.生产功能C.平衡功能D.循环功能4.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净化功能D.循环功能解析:第3题,人类活动破坏地理环境,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功能受损害,导致物种灭绝。第4题,农业生产是利用了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粮食产量降低反映出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答案:3.C4.A探究点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情景导入|咸海曾是全球第四大内陆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水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一些专家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两河沿岸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和水稻,导致灌溉用水远远大于补充用水,引发咸海水量锐减。相比多年前基本稳定的常态水量,咸海如今已“缩水”90%。水量减少,致使盐碱析出,侵蚀裸露的湖床,干涸后的湖床几乎寸草不生,生态平衡破坏,咸海出现荒漠化。结合材料分析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提示:特点:湖泊面积不断萎缩。原因: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深化整合|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1)考点图解(2)表格分析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气候与地貌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气候与水文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气候与生物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气候与土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湖泊多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地貌与水文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地貌与生物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对点巩固|(2019·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测试)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森林茂密、山清水秀。而后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床升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回答第1题。1.材料反映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能量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自然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选D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不仅影响黄土高原地区,还对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产生影响。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质检)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2~3题。2.上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3.下列对图中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地方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解析:第2题,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水库的修建,可以增加下渗,使库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地方气候;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因此丁应是减轻。答案:2.C3.B随堂练习当堂练当堂清、能力提升当堂达标演练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1~2题。1.哪些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