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标解读][核心素养]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要素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2.地理实践力:分析学校所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并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3.人地协调观:区域工业化、城市化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自主学习巧梳理细辨析、自检自查课前自主预习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影响:工业化与1________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2______。2.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3________,4________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动力城市化城市化3.工业变化(1)20世纪80年代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比较5____,主要分布在广州市。(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6__________之一,且成为仅次于7____________地区的城市密集区。薄弱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4.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8__________调整。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9______,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10______;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11______,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12______。(2)国家的13__________政策。产业结构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对外开放(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14______,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15______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16__________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港澳侨乡文化背景[思维判断](判断正误)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2.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直接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与侨乡没关系。()√√×[温馨提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分析方法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阶段主导产业优势条件不足第一阶段(1979~1990年)17________型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策与侨乡的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外商投资规模小,吸引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18______劳动密集较慢阶段主导产业优势条件不足第二阶段(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世界经济19______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20__________调整21______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22__________全球产业结构政策逐渐丧失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23______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2)城市24______迅速扩大。数量规模[思维判断](判断正误)1.工业化进程先技术密集型再劳动密集型。()2.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外商投资规模大。()3.工业化进程的第二阶段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三、问题与对策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25__________面临困境①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6__________、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27______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产业升级产业基础南岭(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28______________日趋严重①29__________日益加剧,30______危害加剧。②31________严重,“31________”缺水问题突出。③噪声扰民,城市33__________________。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34__________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水质性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35______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受地区36__________和37__________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38____________,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外资产业基础市场腹地规划与管理3.调整对策(1)39__________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40________: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41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42__________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产业结构城市群香港、广州、深圳环境污染[思维判断](判断正误)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3.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发展要各具特色,加强分工协作。()√√√[温馨提示]“图解法”分析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A.优惠政策B.便利的交通C.劳动力资源丰富D.资源丰富解析: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直接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由于珠三角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引进外资而发展起来。答案:A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经济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水源不足B.夏季气温偏高C.河流航运里程较短D.地形的阻隔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北部由于有南岭阻隔,所以腹地偏小,故选D项。答案:D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A.产业基础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C.著名侨乡D.腹地范围解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比较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条件有: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知识技术人才丰富,经济腹地广阔等,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地理区位优越,毗临港澳,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是著名的侨乡。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答案:C4.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包括()A.香港、广州、澳门B.珠海、广州、深圳C.香港、广州、珠海D.香港、广州、深圳解析: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减弱,各城市都在努力,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答案:D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解析: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之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答案:C探究学习明要点固知识、深化整合课堂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情景导入|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提示:(1)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2)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深化整合|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对点巩固|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③南部经济发展快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答案:1.A2.C探究点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情景导入|材料一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材料二下面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和珠江三角洲轻工业起步阶段外资工厂基本生产模式示意图。(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什么工业产值增长较慢?(2)第二阶段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结构主要不同是什么?提示:(1)第一阶段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在本地加工完成后,大批产品经过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供应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附加值低,因而工业产值增长较慢。(2)第二阶段,虽然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期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第一阶段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二阶段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深化整合|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存在问题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力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