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考纲内容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高考考纲]人的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的物质性社会变化和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承担者无条件永恒有条件暂时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固有本质人的意志创造固有的规律客观规律利用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提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以下几种说法都正确: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是物质的。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⑥物质第一性。【考点过关】1.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解析]C“异物质”也是哲学上所说的客观实在,A错误。材料所说的“异物质”也是现实的存在,B不选。材料中所说的“异物质”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C正确。“异物质”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并没有概括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D不选。故选C。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与“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关系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都不能离开意识而存在C.物质概念非常抽象,具有不可知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D.“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解析]D“世界是物质的”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含有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但不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故不能说“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不选。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B错误。物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也具有可知性,C错误。“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D正确。故选D。考点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3.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的特征任何事物都在运动,一切事物都自始至终贯穿着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特征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考点过关】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句话主要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规律是物质运动的必然联系[解析]A“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句话主要说明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不体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规律的含义。故选A。4.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②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A“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①正确。“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②正确。“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了相对静止,与题中对联所含哲理不一致,③不选。“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否认了绝对运动,与题中对联所含哲理不一致,④不选。故选A。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①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②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赋予的。③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不是浮现于外表的现象的联系。规律无法被人们直接感知,需要通过其表现出的现象来把握。④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考点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提示:①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②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提示:①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因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②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认为人们可以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考点过关】5.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恩曼研究发现,人的记忆主要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所决定,即“峰终定律”。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一段经历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当前,“峰终定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启示我们()①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②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就能把握规律的客观性③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④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①符合题意,材料提到人的心理运动有着“峰终定律”,启示我们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②表述过于绝对。③符合题意,材料指出该规律已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启示我们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延续中华文脉》将近5年来真实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个美好片段凝成一个个画面,紧紧把握中华文脉这条主线,以文化改革为主题,始终发展文化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始终着眼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彰显亿万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文化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解析]此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结合“规律”“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等相关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应该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答案]①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要从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体现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要重视精神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热点考向一世界的物质性【三年高考】1.(2016年浙江卷)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C.①③B.③④D.②④解析: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破坏了地理环境,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这表明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活动应该尊重地理环境这一客观要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①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③说法错误。故选D。名师点睛:做好本题要把握好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就是发展,因为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本题中气候情况变差是一种消极的向下的变化,不是发展。【考题预测】1.2017年10月4日,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一颗小行星差点撞击上地球。最终,它在离地球不足40公里的半空中爆炸,形成月亮般大的流星从低空划过,惊骇得一波赏月群众以为月亮坠落了。这次撞击事件证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解析]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错误。材料中所说的撞击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D不选。故选C。2.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