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文化生活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考纲内容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高考考纲]经济、政治精神活动人类社会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精神力量社会发展决定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凝聚力和创造力经济社会综合国力考点1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文化的内涵。①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提示: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角度特点理解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文化离不开物质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2)文化的特点。提示: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如下图所示:2.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考点过关】1.2018年6月6日,第十届端午文化节在成都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我国各地的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的粽子馅往往是甜的。这表明()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2.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诗句蕴含的道理是()①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产物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人的发展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③C.②④B.①②D.③④[解析]C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通过一张小小邮票或一张窄窄的船票,表达了思乡之情,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蕴含着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的产生,①与题意不符。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人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③说法错误。故选C。考点2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提示: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2)从性质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落后的、庸俗的和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崇高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振奋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比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比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劳动者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续表)对比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续表)提示:“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形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都面临严峻挑战措施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①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②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文化与综合国力。【考点过关】3.(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期中)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高达98.3%,利用互联网进行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等已成为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②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④[解析]C利用互联网进行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等已成为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但不起决定作用。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C。4.“互联网+”思维变革了国家治理理念、制度和模式,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智慧治理、科学治理,推动治理活动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进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说明()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影响社会发展②文化是政治的反映,由政治所决定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为国家④文化反作用于政治,为国家治理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提供重要支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B材料说明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反作用于政治,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支撑。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影响社会发展,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②与题意不符。经济和技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故选B。5.(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模拟)“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B①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亦步亦趋”的表述错误。材料中,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思维方式,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了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说明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③正确。故选B。热点考向一文化的特点【三年高考】1.(2016年北京卷)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解析:用山、桥、小舟之间的联系代表体细胞与小分子、基因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A正确。科学与艺术来自于社会实践,B不选。材料并没有表明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C不选。材料表明科学的传播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法,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A。【考题预测】1.“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中的这些话语主要反映了()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塑造人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A材料的观点是,唯有“礼义”即文化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说明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力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2.“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原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裳”原指黄色的下衣,但在古代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高居尊位,因而“黄裳”就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①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D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材料中不同称谓甚至是不同颜色的衣服帽子代表了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体现了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不选。故选D。热点考向二文化的社会作用【三年高考】2.(2018年全国卷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中“基础和核心”表述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影响力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影响力,②中“同步”表述错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中国道路、中国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④正确。故选D。3.(2016年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