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的复习,下面几个重要问题,你搞清楚了吗?一个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两对关系:人大与政协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三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个主体: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体现类主观题1.题型特点。(1)体现类主观题的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理。(2)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理)的”,二是“××(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理)”。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要分层展开、具体化;而第二种设问模式的指向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有“哪些”两字出现,应指出的观点往往有两个以上。(3)体现类主观题的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解题策略。(1)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简要罗列出来,也可打腹稿。(2)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3)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4)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典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能不能突围,能不能闯关?事关社会各界对未来中国经济和改革的信心。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28日在沈阳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谈道:“要相信市场,相信老百姓有无穷的创造力”“新兴业态我们没有经验,你别上来一棒子给它打死”“有时候它们是惊弓之鸟”“不要总让人觉得‘政府的手闲不住’,出现什么都要摸一摸”。政府压根就无权摸!必须明确告诉官员,他想摸也无权摸,把官员的弓收了,老百姓才不会老像惊弓之鸟!也就是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审题过程][答案]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要适应新情况,正确履行职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材料中强调政府要相信市场,不随意干涉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体现了这点。②政府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要依法行政,合法行政。材料中强调政府“压根就无权摸”“法无授权不可为”体现了这点。③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材料中政府“想摸也无权摸,把官员的弓收了”体现了这点。【跟踪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播出后点燃了全民观看和学习的热情,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和期待的重点领域的法律进入立法范畴,“关门立法”向着“开门立法”的方向转变。“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求法律成为党、政、民共同的准则,良好的法律只有得到遵守和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法治层面该如何彰显治国理政智慧。[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法治层面该如何彰显治国理政智慧。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从党、政府、公民三大主体的角度来回答在法治层面该如何彰显治国理政智慧。党的角度可考虑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法治体系;政府角度可考虑依法行政,坚持建法治政府,普法宣传;公民角度可考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总体可考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党确保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行政机关应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政府助力普法,让法律成为人民群众的真实信仰。④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部署,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稳步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同时建议制定国家监察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新修改的宪法中专门规定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工作机制等重要内容,随后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上升为宪法和法律规范。这一改革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通过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必将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探索出一条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是如何彰显制度自信的。[解析]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是如何彰显制度自信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部署”可从坚持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分析。“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新修改的宪法中专门规定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工作机制等重要内容,随后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上升为宪法和法律规范”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通过行使立法权为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全国人大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角度分析。整体材料可从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来作答。[答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在监察体制改革中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立法,为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监察体制改革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