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古代诗歌考查方向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微镜头·大讲堂微技巧·大能量微镜头·大讲堂探微知著,“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微点1鉴赏修辞手法专题微评1.比喻(1题)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小题微练辨别下面诗句的手法,并加以分析。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专题微评2.借代(2题)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小题微练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代。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专题微评3.夸张(3题)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小题微练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夸张。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专题微评4.对偶(4题)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小题微练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专题微评5.比拟(5题)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小题微练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拟。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专题微评6.排比(6题)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用来加强语气,强化感情。小题微练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排比。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专题微评7.设问(7题)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小题微练7.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设问。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专题微评8.反问(8题)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小题微练8.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反问。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专题微评9.用典(9题)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小题微练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典。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专题微评10.双关(10题)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小题微练10.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双关。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专题微评11.互文(11题)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小题微练1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互文。“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1.(2019·山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学生要注意结合对“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理解,准确判定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内心的愁苦比作不断的春水。然后学生要注意结合对手法的效果的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答案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无穷的愁比作具体的迢迢不断的春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离愁无穷无尽、绵延不断的特点,让人更容易感受抒情主人公的愁情。【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的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赏析】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上阕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下阕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这阕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在更远的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微点2鉴赏表达方式专题微评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题)(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①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②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③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小题微练辨别下面诗句的手法,并加以分析。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2)①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天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②借古讽今。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③托物言志。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专题微评2.描写方式(2题)(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虚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