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5 语用+默写+非连续性传记阅读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语用+默写+非连续性传记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精准把握和细腻分析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来评鉴赏析的一切艺术,都可以由舌头代劳。什么东西最好吃?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妈妈做的最好吃。从三四岁到十五六岁,你都是吃你妈妈做的菜,那个味道已经在你的舌根了。一盘春天故乡的菜薹,就能让你一下子回到小时候,回到老地方。这就是的味感的秘密之所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写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的味道如何从身体内部了对童年往事的怀想。费孝通在伦敦一想到吴江乡下晒酱的场景就,一想到家乡的臭豆腐就不能自持。这是一份历史的情感认同,也是他对故国记忆的一部分,秘通于他的语言感觉与文化反思。()味觉是一把神秘的钥匙,一不小心就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回味就是回忆。味觉有这个功能,诗怎么可能没有呢?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细腻分析和精准把握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进行的一切艺术评鉴赏析,都可以由舌头代劳。B.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细腻分析和精准把握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来评鉴赏析的一切艺术,都可以由舌头代替。C.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精准把握和细腻分析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进行的一切艺术评鉴赏析,都可以用舌头代替。D.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细腻分析和精准把握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来评鉴赏析的一切艺术,都可以用舌头代劳。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艺术可以由舌头代替”搭配不当,排除B项。“赏析可以用舌头代替”搭配不当,排除C项。“艺术可以用舌头代劳”搭配不当,排除D项。故选A。答案A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凝集不言而喻激发失魂落魄B.凝固不言而喻激活失魂落魄C.凝集口弗能言激发魂不守舍D.凝固口弗能言激活魂不守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凝集”指凝结;聚集。“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固定不变。“从三四岁到十五六岁”,强调对这种味道的持久的熟悉,此处用“固”比“集”更准确,排除A、C两项。②“不言而喻”意为不用说就能明白,而由“秘密”一词可知,此处不是“不用说”,而是“说不出”,所以用“口弗能言”,排除B项。③“激发”意为刺激使奋发,与“怀想”不搭配;“激活”指通过刺激使之活跃起来。故用“激活”。④“失魂落魄”是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魂不守舍”形容精神分散、恍惚,意念不能集中、自持。这里强调意念不能集中,用“魂不守舍”。故选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所以说,虽然吃本身也很重要,但是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更重要。B.所以说,吃本身不一定重要,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才重要。C.这是因为,虽然吃本身也很重要,但是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更重要。D.这是因为,吃本身不一定重要,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才重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题目的切入点。一般看空格的前后。由前后语境可以知道前后是因果关系,由前面的现象推出结论,故排除C、D两项。另外本文并没有对吃本身做评价,重在强调味觉的记忆。所以A项“虽然吃本身也很重要”于文无据。故选B。4.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下图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B.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C.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D.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结合图中系着的马匹、垂柳、高楼、为君饮等内容分析,可知D项正确。答案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两句,体现了诗人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2)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文中“”一句,印证了这种说法;而“”一句,表达了学习要善于借助外力的观点。(3)李白《蜀道难》中使用夸张的手法,例如“,”两句,写出了秦蜀之间的崇山峻岭及其不可逾越的气势。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学不可以已善假于物也(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先生谢幕航天日英魂长笑苍穹中2019年4月24日是中国第四个航天日。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中国航天人在浩瀚苍穹铸就了壮丽的中国风景。四年前的今天,举国同庆首个“中国航天日”。而病榻上,一位航天老人静静地仰望着窗外的蓝天,唯有痴迷的目光和翕动的唇角吐露出内心的深情。这是最后的仰望吗?96岁,漫长而又短暂。航天强国的梦想,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他全部的生命。2016年4月24日21时10分,这位心怀童真、慈祥和蔼的老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带着一如婴孩般的微笑。他,就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忠诚与热爱洒满祖国的万里长空。(摘编自人民网《陈士橹:先生谢幕航天日英魂长笑苍穹中》)筑梦航天,拓路苍穹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少年陈士橹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这些经历,成为我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的初衷。”陈士橹曾不止一次这样说。1945年6月,25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之后留校任助教。后来他又先后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交通大学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任教,为实现自己“航空救国”的抱负不断努力着。1956年,陈士橹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莫斯科寒冷的气候导致陈士橹关节炎发作,他强忍着疼痛,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三年多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也是1956年教育部选派的100名进修教师中最快拿到学位的人。他创建的简捷计算机动飞行的气动性能新方法,被专家称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留学归来的陈士橹随华东航空学院西迁来到西安,自此在祖国的西部大地扎下了根,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开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摘编自光明网《陈士橹院士:剑指苍穹耕天探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陈老师治学严谨,不允许敷衍塞责、马虎大意,敢于直言不讳。记得师兄南英告诉我,陈老师有两次当众批评过人。第一次,是在1987年的一次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陈老师发现一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有些问题,曲线图有的坐标没有标注,有的物理变量没有标注单位,让人读起来费解,于是当场指出,连坐在答辩现场的指导老师也一起批评,他说:“做学术不能这么不严谨,你们今后是要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负责任的!”第二次,是在1988年的全国飞行力学学术会议上,一位工程界的资深专家作学术报告时,出现了一些差错,公式推导也有些乱,更严重的是他的报告中自己原创的内容较少,学术价值不高。陈老师听后,毫不客气地对他说:“学术报告不能这么做呀,学术报告一定要有原创性!”陈老师就是这样,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对此,我也深有体会。(摘编自王志刚《今生的幸运——怀念我的导师陈士橹老师》)春风化雨,桃李葱茏一代宗师居长安,耄耋美名天下传。桃李芳菲遍华夏,著述等身满飞船。陈士橹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研究潜质和创新思维,而对博士生学位课程的考试成绩并不十分在意。他要求研究生在做学问或论文选题时,既要体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开拓交叉学科的前沿阵地,又要紧密结合国家工程实际,勇于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他总是和大家一起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培养的飞行力学专业第一、第二位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毕生耕耘志在航天谱写华章,潜心治学厚德载物后世楷模。”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党委书记鲁卫平如是敬挽陈老。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陈士橹院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摘编自《人民日报》《陈士橹:星斗其志毕生不移》)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2016年4月24日,为航天强国的梦想奋斗了一生的著名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与世长辞,所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航天日”。B.陈士橹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年时期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C.陈士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但他也曾因为学生治学不严谨而对其当众批评。D.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强加因果,4月24日被确定为“中国航天日”并不是因为陈士橹院士在这一天去世。答案A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陈士橹具有开创性。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创造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还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B.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对祖国的信念、忠诚与热爱让人深受感动。C.文章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价,主要是为了增添文采,同时也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内容更丰富。D.材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士橹的一生,主要介绍了他的航空报国愿望、求学经历以及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卓绝贡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分析错误,原文为“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选项扩大范围。C项,“主要是为了增添文采”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价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增添文采,而是为了增加真实性,让材料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传主的特点。D项,“材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士橹的一生”分析错误,材料不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8.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陈士橹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①热爱祖国,志存高远。陈士橹因目睹国家的落后局面而树立了航天强国的远大理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终身。②刻苦钻研,废寝忘食。求学期间,陈士橹克服了恶劣的环境,强忍身体的病痛,刻苦钻研,最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③治学严谨,精益求精。陈士橹治学严谨,不允许敷衍塞责、马虎大意,对学术不严谨的学生当众批评,教育他们精益求精。④厚德载物,潜心育人。陈士橹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培育了大批的栋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传主形象、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传主的有关事件,圈出他人的评价,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人物的特点。①从文中来看,少年陈士橹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立志报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志存高远的品质。②莫斯科寒冷的气候导致陈士橹关节炎发作,他强忍着疼痛,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三年多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足见他刻苦钻研、废寝忘食的品质。③在一次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陈老师发现一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有些问题,曲线图有的坐标没有标注,有的物理变量没有标注单位,让人读起来费解,于是当场指出,连坐在答辩现场的指导老师也一起批评;一位工程界的资深专家作学术报告时,出现了一些差错,公式推导也有些乱,更严重的是他的报告中自己原创的内容较少,学术价值不高,陈士橹给予严厉的批评;可见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品质。④陈士橹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对学生既关心,又要求严格;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这表现了他厚德载物、潜心育人的品质。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