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周琴20081050203111.文献综述1.1概念的界定“倦怠”这个词,最早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的小说中出现,它的词源为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随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用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工作使得自身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不堪,从而使得他们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满意度过低,无工作成就感等现象。而Maslach则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很好的缓解自己在工作上遭受到的各种延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并且,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它经常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身上。这种定义标准被使用的最多,以后很多学者对倦怠的界定都是基于这个定义演化而来。虽然Pines早期在关注教师倦怠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但国外还是很少有关于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的。直到80年代,国外有学者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如,Fines&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2]。但是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这类研究并不多,而且,他们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倦怠”的概念而来,Pines(1980)和Meier(198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自己所学课程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和疏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如自己预期的那么好而对自己的课程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我国对学习倦怠的研究相对多一点,主要有:台湾学者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1],这个定义与职业倦怠的定义很相似。杨丽娴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太大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心理和行为,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祝靖媛认为学习倦怠是个体在学校环境中,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资源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状态以及随后可能产生的与学习有关的逃避行为。李永鑫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由于长期遭受学业压力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行为或状态,这种症状表现被称为学习倦怠。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外对学习倦怠的理解,都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校因为长期遭受到学业压力而没有得到缓解或释放,或者是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进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的消极心理和行为。1.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现有很多研究显示学习倦怠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比较严重,从李永鑫、谭亚梅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3]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男生和理科、工科的高度倦怠的检出率都一致高于女生和医科、文科,这与张传月、黄宗海、莫华善[4]的《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中的结果是一致的。另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态度非常好的比例在整个群体中只占到了8.5%,大学生在基础课的逃课率为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为20%左右,公共课的逃课率高达50%,在一些高校中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比例高达40%,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因为厌学而最终退学。已有的多项研究也表明,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积极等现象[5]。而大学生是高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和主体力量,祖国未来的繁荣和发展需要青年一代的大学生的努力,因此,其综合素质高低、学习状况如何,都是国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其成为高科技人才以及对国家有用并能为国家未来发展做贡献的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学习倦怠将阻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加以研究,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倦怠现象,健康发展。1.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外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而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方向更多的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包括:(1)个体因素。国外研究表明焦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布兰科·史利文以2,105名语法学校的中学生为对象,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自我意象及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焦虑程度越高,自我意象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现象,无论学习倦怠的哪个维度,焦虑都可作为一个有效的预测因素[1]。而且,从学生个人来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关于自我效能感对倦怠的影响,国外大量研究都证明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Ross等研究也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与其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相关。Yang等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后发现,自我效能感可以看作是学习倦怠的前测变量[6]。由此可知,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确实能过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这可能是因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都比较自信,这样他们就能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因此较少可能会情绪低落或是产生不当行为,并且,他们对生活和学习比较自信,这样他们对学习就不会失去兴趣,也就叫不可能出现学习倦怠现象。(2)环境因素。大学生的个性因素对其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习的责任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并进一步影响其学业成就。某些学生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如对自我的评价低、自信心缺乏、较低的自我判断等)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倦怠。而马勒诗和雷特综合过去研究提出了造成倦怠的六项因素:工作符合:工作负荷、缺乏控制、不足的奖赏、团体破裂、缺乏公平、价值冲突,而布兰科·史利文认为这六项因素同样适合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7]。(3)被试的特征。张传月、黄宗海、莫华善在《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中采用连榕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且该量表共20道测验题,分为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测出了被试的特征会对学生的学习倦怠有影响的结果:性别差异,该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的得分男生高于女生,但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情绪低落上这个维度上的得分男生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并且,总体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男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比女生更严重。年级差异,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及总体得分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及经历,他们所处的状况不相同,如大一新生刚进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很好奇,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个学校,他们,就较少产生情绪低落和表现出不当行为了;而大四学生因面临即将毕业要找工作等情况而表现得比较焦虑,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不当行为,他们有些人会认为反正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做点不好的事也没关系,而且经过四年的洗礼,他们对大学里的一切不再有好奇心等等都会造成他们表现出不当行为;专业差异,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情绪低落维度上,术科专业的学生得分低于理科专业的学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术科学生的得分均低于文科、理科的学生,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术科学生得分比理科学生低。而文科与理科学生之间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均不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状态[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话就不会将自己的专业学好,也不会认真学习它,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术科学生一般进入大学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因此他们较少会产生学习倦怠,而文科、理科学生进入大学来所学专业个能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因为他们在选大学时代有一定的盲目性,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产生学习倦怠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4)压力因素,BrankoSlivar通过对2105名15~19岁中学生的调查证实了Maslach等提出六个因素同样存在于学习情境中[8],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倦怠,并且,“工作负荷”即“压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会面学业、社交、生活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临近毕业时还要面临找工作等压力,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可能无心去学习,而且大学课程与高中所上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同学可能因为不适应大学的课程体系,使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学习倦怠。国内学者有过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在学习倦怠领域,杨惠贞的研究结果显示,资讯管理专业大专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与其自我效能感成负相关。宋晓颖考察了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发现情绪稳定程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差异显著,低分组的学生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情绪稳定性高的学生的倦怠水平。国内杨丽娴等人认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6]。陈妮娅通过问卷法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得出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及人际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国内外学者关于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也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只不过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已。既然已经了解到了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那么再看看有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1.4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现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想象已经比较突出了,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不让这种趋势继续蔓延下去,但是,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不仅仅考学生自身就能解决觉的,还需要借助于学校的力量。大学生自身应对学习倦怠的策略有:(1)调整好自己动机水平的强度心理学家Yerks&Dodson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9]。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手段[10],所以,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动机水平,是之在一个比较合理的点上,这样就不会使自己的学习效率降低,而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了,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更强的成就感,这样就不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了。(2)增强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其动机水平相对较高,他也会更加自信,因为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来完成某项任务。一个自信的人,他时刻都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能更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学习倦怠了。学校方面应对学习倦怠现象的措施有:(1)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学应该是一个给大学生提供精神粮食的场所,但是过度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使得学生的理想精神逐渐消失,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发展[10]。所以,学校应该多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坚持以教给学生精神食粮为重,并给学生提供各种磨练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如学习和生活中去。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过程,研究表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可以降低情绪衰竭和提高自我成就感和个体对学校的承诺,从而降低倦怠水平[11]。(2)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不怕学不好它。平常在课堂上,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回答加以肯定,另外教师要注重自己讲课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对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要提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重拾信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以缓解学习倦怠[11]。(3)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和心理咨询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压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帮助他们缓解有就业压力所带来的焦虑情绪,从而缓解学习倦怠。学校还应通过各种手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