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板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3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年)特征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近现代中国疆域版图经济农业上:赋税制度变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人口增长、人地矛盾激化,高产作物引进、缓解人地矛盾手工业:专业化发展,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商业:长途贩运贸易、商帮出现,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融入世界的契机,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特征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局面出现;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发展,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完备阶段,但未形成近代科技,中西方差距逐步拉大外交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中西差距拉大;西学东渐带来冲击;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台湾)一、政治1.明朝(1)中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后发展为内阁,拥有票拟权。(2)地方:明太祖废除地方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3)选官制度:科举制僵化,八股取士。2.清朝(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康熙帝添设南书房分割权力。雍正时设置军机处,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康熙帝平定内乱,统一台湾,尊重儒学,团结蒙古族、藏族,抗击侵略,开创了康乾盛世。纠错练1内阁有一定的权力,且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2019·广州模拟)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当时()A.内阁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B.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C.内阁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解析:根据材料“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内阁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故B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并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内阁首辅也不可能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答案:B点拨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它并非无任何权力,明朝后期,很多时候内阁都在履行宰相职权。此外,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二、经济1.农业:明初制鱼鳞图册以抑制土地兼并;南方出现一年三熟制;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种植棉花。发明风力水车。2.手工业(1)16世纪以前,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南方丝织业鼎盛,苏州、杭州、南京为著名丝织业中心;官府织造超过前代,民间丝织业生产使用花楼机。青花瓷、彩瓷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被奉为珍品,景德镇是著名瓷都。(2)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时期南方丝织业继续兴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商业(1)城镇商业:依然繁荣。(2)农产品商品化: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货币:货币作用越来越大,明朝时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业资本日趋活跃。(4)“商帮”出现,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4.经济和对外政策: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和“贱商令”,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乾隆时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有限外贸中,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纠错练2正确认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粮食不能自给的现象(2019·洛阳模拟)据记载,明代嘉定县的粮食基本上完全靠外地供应,“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而嘉定的棉花则远销各地。这反映了当地()A.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B.农业生产已衰退C.与其他地区经济差距逐渐拉大D.长途贩运业的繁荣解析:据材料“粮食基本上完全靠外地供应……棉花则远销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嘉定县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不能自给,这反映了当地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嘉定县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嘉定县与其他地区经济的比较,故C项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答案:A点拨江南地区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供应区,但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这是由于当时江南地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并不意味着当地农业衰落。三、思想文化1.思想:明中期,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明朝后期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明末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提出“天下唯器”的唯物思想和“静即含动”的朴素辩证法。2.科技:珠算普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近代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科技著作具有总结性特点,属经验型、实用型科技。3.文学:适应市民阶层需求的小说兴盛,尤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最为著名。4.艺术:文征明以行书著名;徐渭的《牡丹蕉石图》为写意画精品;郑板桥的《墨兰图》是写意画精品;昆曲、秦腔、越剧、黄梅戏等剧种流行,以同治、光绪年间成熟的京剧影响最大。纠错练3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2019·惠州模拟)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据此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宋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解析:根据材料“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清初三大思想家努力使儒学的基本价值重新回归,这反映出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D项正确;理学能够约束道德人心,故A项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理学传统主流地位没有失去,故C项排除。答案:D点拨尽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激烈地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但他们的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不断为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考向一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1.(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A项正确;明中后期内阁、司礼监虽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但其都依附于皇权,最后集权于皇帝,君主专制强化,故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全国卷Ⅰ)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地方由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到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掌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A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到削弱,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此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故排除D项。答案:B集权于上、分权于下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调整中央机构:如秦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郡县制;北宋知州、通判;元朝行省制;明朝废行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贵族把持;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明清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猜押1从加强国家治理角度考查明清政治制度(2019·郑州三模)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机构职能主要表现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这说明清朝()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解析:据材料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选B项;材料的三个机构创新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排除A项;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实施,体现不出“创新”,排除C项;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控制的严格,排除D项。答案:B猜押2创设新情景,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2019·揭阳模拟)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解析:题干中“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等可知皇权也受到牵制,故选D项;明太祖朱元璋已经废除宰相,排除A项;题干意旨与B项刚好相反,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君主专制演进情况,而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答案:D考向二明清农耕经济的繁荣与对外贸易1.(2019·全国卷Ⅰ)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