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九课 课时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以及由衰微走向重振的原因。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过程。3.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1.政治认同: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科学精神:科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道路、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01自主学习【问题导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近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出现衰微的原因是什么?走向重振的转折点又是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具体有哪些措施?【知识梳理】(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1)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2)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请思考:在近代先进文化的探索中,出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是什么?结果怎样?【想一想】提示:“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倾向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3)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历史证明,“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2.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怎样的关系?(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吗?【想一想】提示:说明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的。提示:不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举措(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发展的后果是怎样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想一想】提示:物质文明搞不好,就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精神文明也就无从谈起;精神文明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可偏废。02合作探究情景: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人民走向文化自强,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探究活动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情境助学】(1)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重振中起了什么作用?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探究】提示: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使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了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了文化进步。②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当前,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提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的实质“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深化认知】2.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充满时代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民族的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和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科学的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其内在性质的科学性大众的强调其主体及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目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当前,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倾向值得警惕:一是完全“复古”的倾向很突出;二是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①片面夸大了文化的多样性②都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③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④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典题过关】答案提示(1)没有。(2)看到了。【解题探究】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材料涉及文化的多样性吗?(2)全面复古主义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吗?答案B情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建国一百周年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活动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情境助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代中国,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问题探究】提示: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②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作品要坚持与国家和民族紧密结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反过来又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有相对的独立性。2.怎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1)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深化认知】→(根本原因)→→(根本原因)→(2)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3)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正确理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区别: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两者是密切相关、前后相继的关系。只有通过改造和转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只有把传统文化中对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进行改造和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推动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新和发展;只有首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概而言之,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此必须()①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③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④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领导权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典题过关】答案提示(1)不能。(2)不是。【解题探究】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主流意识形态能多元化吗?(2)我国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目的是谋求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吗?答案C03热点追踪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繁荣发展具有强大价值引导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解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答案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建设文化强国能够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②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04当堂检测【知识点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1.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B.马克思主义可以取代中国传统文化C.当代中国,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