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助读博览】一、作者名片“新疆文化的代表”——周涛简介:周涛(1946—),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生于北京,1955年随父迁居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多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作品: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等。二、背景回放一只活泼的鼬鼠——时间鼬鼠,一种哺乳动物。体矮胖,长10余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后肢细小。眼小,隐藏在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做了个绝妙的比喻:把时间比作鼬鼠。在作者笔下,时间就是一只活泼的鼬鼠,是灵活的,捉不住的。周涛从宏观、微观、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表现时间的存在、流失及其作用。【语用视窗】一、读准字音鼬鼠(yòu)迷惘(wǎnɡ)狩猎(shòu)动辄(zhé)藐视(miǎo)谄笑(chǎn)磨蹭(cenɡ)逃遁(dùn)﹒﹒﹒﹒﹒﹒﹒﹒【知识卡片】据字义区分“惘”和“罔”迷惘:其中的“惘”易误写为“罔”。“惘”从“忄”旁,与心情、精神有关,符合词语语境;而“罔”有“蒙蔽”“没有”的意思,与词语语境不符。二、用对词语1.不可思议·不堪设想词语释义辨析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不堪设想意思是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一般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2.淹没·湮没①“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②“湮没”指埋没,多用于抽象的事物。3.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4.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5.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6.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备选辨析】藐视·轻视词语释义辨析藐视指轻视,小看其结果可以长自己的志气,词义较重轻视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其结果可能是因不认真对待而出现错误,词义较轻经验显示,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_____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轻视[运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1.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的武装干涉的计划一旦实施,后果不堪设想。()2.经过中国和孟加拉国考古专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长达两年的考古发掘,这座被_____的中世纪古城得以“重见天日”。(淹没·湮没)√湮没﹒﹒﹒﹒3.如今,湘江马拉松赛已经从一座城市的“自嗨”,到无孔不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全民路跑赛事。()4.在中央一再强调依法治国的情况下,他身为知名企业家,却不顾百姓死活,和黑社会勾结生杀予夺。()﹒﹒﹒﹒﹒﹒﹒﹒×。贬义褒用,应用“遍地开花”。×。“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这里用错了对象。5.这个人心术不正,专爱干勾心斗角的勾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6.调研报告指出,对尚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事事的贫困群众应减少资金和物质的直接给予,着力引导其增强脱贫的参与性和能动性。()﹒﹒﹒﹒×。“无所事事”意思是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与句中“脱贫的参与性”不搭配。干了没出成绩,可用“无所作为”。【初读思考】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意思是时间是一只“捉不住的鼬鼠”,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手法,如对比、排比、对偶、反语等,这些手法将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C.文章第八段化用《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富有历史韵味。D.文章通过描绘时间形象、探讨时间本质,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和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奈何之情。【解析】选B。文中没有运用反语这一手法。【审美鉴赏】微课一:赏析文章的标题1.文章为什么不以“时间片论”为标题,而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有什么好处?【明确】(1)“时间片论”是典型的论说文标题,抽象无味,宽泛而大众化;“捉不住的鼬鼠”是形象的文学标题,形象含蓄,具体而个性化。(2)文章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不致让人摸不着头脑。2.文章以“捉不住的鼬鼠”为标题说明了时间哪些方面的特点?【明确】时间无形,变幻多端,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给人的打击迅速而有力。微课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3.文章是怎样来描摹“时间”这个抽象的对象的?所用的手法有什么特点?【明确】(1)运用大量的比喻手法,将时间人格化、神化,化抽象为有形。(2)灵活自由,表现时间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性,却有其形象性、审美性。4.赏析下面的句子。(1)我们还崇拜金钱,就像小孩崇拜自己屙出来的屎一样。【明确】作者由小孩的无知行为来表现人们的无知,同时通过这样粗俗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崇拜金钱这种行为的不屑。(2)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明确】连用四个“在……”的短句构成排比,提出疑问:“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在对时间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的基础上,把思考推向更深层次,表达了强烈的探索之情,发人深思,余味无穷。(3)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太阳和月亮的约会;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明确】本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太阳和月亮的约会”这一比喻写出时间的美妙;以“手”“洪流”的比喻突出时间的无边法力,用“杀手”与“产婆”的对比写出时间使得季节轮替、生命消亡和诞生。这样写化抽象为有形,把匆匆而过又不可捉摸的时间描绘得可视、可闻、可触。【思维锤炼】1.文中关于时间的论断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问题论述的?【点拨】2.时间对待人类的态度如何?人类是如何对待时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点拨】时间对我们:仁慈、慷慨,“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耐心。人们对时间:不珍惜时间,不珍惜生命,任性、惰性、自私、空虚、无聊,无所事事。作者用世人的劣根性来反衬时间的灵性和神圣,对世人不珍惜生命的种种表现进行了深刻批评和嘲讽,表达了痛心、忧心之情。3.总结本文的写作技巧。【点拨】(1)说理形象深刻。如“时间如水我如鱼”,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时间的不可分、“我”被时间包围的特点。本文把匆匆而过又不可捉摸的时间描绘得具体可感,同时又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2)语句丰富多变。从句式来看,有对称句、排比句、独词句、设问句,有的三字一句(“它是谁”),有的五十多个字一句(结尾),如此丰富多彩的语句也只有在作家笔下才能见到,读起来让人感觉余味无穷。从行文来看,段落很多,像诗或散文诗一样排列,给这篇散文增添了诗的韵律和气势。【技法提炼】巧妙作比,化无形为有形【课内·回扣】《捉不住的鼬鼠》在描绘时间时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捉不住的鼬鼠”这个标题就用了比喻中的借喻。而文章开头“时间如水我如鱼”用了明喻,“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用了博喻,“时间对那些美丽的女人来说,是男人”用了暗喻……这些比喻将时间人格化、神化,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特点。【课外·拓展】比喻及其作用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用比喻可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迁移·运用】在下面文段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修辞一致。注意:所写句子内容必须反映学生生活。生活有时像一首抒情小曲,它在我们散步的片刻,在我们上学的路上;生活有时像一首进行曲,它在我们学习的赛场上,在我们尽力奔跑的球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生活有时像一首交响曲,它在清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校组织的大合唱里生活有时又是一段低沉的旋律,它在我们失落的瞬间,在我们失败的时刻【类文阅读】时间季羡林①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②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这是用人工来抓住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的尝试。到了近几百年,人类发明了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一利,必有一弊。”人类成了时间的奴隶,成了手表的奴隶。现在各种各样的会极多,开会必须规定时间,几点几分,不能任意伸缩。如果参加重要的会而路上偏偏赶上堵车,任你怎样焦急,怎样频频看手表,都是白搭。这不是典型的时间的奴隶又是什么呢?然而,话又说了回来,在今天头绪纷纭杂乱无章的社会里,开会不定时间,还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悠哉游哉,今天的社会还能运转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成为时间的奴隶就正是文明的表现。③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还是把虚无缥缈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在印度是六季或者两季)标志出一年。农民最关心这些问题,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他们种庄稼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我既不是自然科学家,也不是哲学家,对无头无尾和无边无际实在难以理解。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如果时间有了头尾,头以前尾以后又是什么呢?因此,难以理解也只得理解,此外更没有其他途径。④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一般人总是把生与死绝对对立起来。但是,中国古代的道家却主张万物“方生方死”,把生与死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准确无误地道出了“生即是死”的关系。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的。⑤印度人是聪明的,他们把时间和死亡视为一物。梵文hāla,既是“时间”,又是“死亡或死神”。《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在活了极长的时间以后,hāla走上门来,这表示他就要死亡了。罗摩泰然处之,既不“饮恨”,也不“吞声”。他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今天知道,不但人类是这样,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我在这里顺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