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精要研读】1.汉语语音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2.古今词汇有哪些变化?【明确】(1)词语的词形变化,由以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如妻(妻子)、衣(衣服)、师(老师)等。(2)词语的消长变化,旧词消失,如买办、知青等;新词应运而生,如电脑、MP3、纳米、克隆、给力等。(3)词语的替换变化,如“车夫”演变为“司机”,“戏子”演变为“演员”等。(4)词语的引申变化。①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②词义缩小,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③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3.语法演变有何规律?请举例说明。【明确】(1)语序变化。古代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相比,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即所谓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和“不吾知”。现代汉语则需要说成“我欺骗了谁”和“不了解我”。(2)句式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现代汉语说成“陈胜是阳城人”。有些句式古代没有,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3)词类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活用,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属名词作状语,“在朝廷”;“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属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属使动用法,“使……活”;“孔子师郯子”中的“师”属意动用法,“以……为师”,等等。这些常见活用现象,现在都已消失了。【备选要点】如何判断文言文语句中有无“词类活用”现象?【明确】(1)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2)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本是名词,句中位于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