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和六部的名称、职责、特点及其演变规律。2.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的选官制度,理解选官的标准和方式。3.了解中国古代监督、控制官僚系统的措施和制度。4.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主基础梳理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时间:______时期。(2)职能隋唐尚书省(3)作用①相互______,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__________。②完整的______被分割,避免权臣__________,有利于加强皇权。牵制办事效率相权独揽大权2.演变(1)宋代相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行政________军政三司______(2)元代:只设________,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归入中书省。枢密院财政中书省3.评价(1)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2)______、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决策【易错提醒】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不同二者形式上都体现了分权思想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但是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三权分立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目的是防止专制。二、选官制度1.军功爵制度:战国至汉初。2.________和征辟制(1)确立:汉武帝时期。(2)内容①________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______人才。②________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3)评价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__________的需要。②容易__________,荐举人和被荐人容易形成小集团。察举制察举制推荐征辟制官僚队伍任人唯亲3.科举制(1)背景:隋朝统一后,______没落,依据______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社会需要。(2)过程①________时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分设不同科目推举人才。②隋炀帝时设________,以试策取士。③到______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士族门第隋文帝进士科唐代(3)影响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______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②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____________。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士人高素质人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分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隋唐以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族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1)秦汉:官员监察制度确立。①秦朝:__________掌管监察。②汉代a.御史府的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b.汉武帝设立______,负责监督郡国长官,刺史统属于御史府。御史大夫刺史(2)明清时期①中央:设有________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②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__________。2.谏议(1)隋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________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____。都察院按察使司门下省谏院3.评价(1)局限: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作用: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______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皇帝谏议的纠偏作用只发生在开明皇帝身上。换言之,皇帝的意愿决定着谏议的命运。谏议制度与民主无涉,它是一种有别于官僚政治的“士治”,就是说,它是文人学子中的精英以其道德操守所发挥的影响。四、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表现(1)以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2)以________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3)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______制度。2.特点(1)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需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2)反映了__________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结构【轻巧识记】用“一、二、三”巧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个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即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二个监督制度,即监察官员的监察制度,监督皇帝的谏议制度。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即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1.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政治制度不断成熟,在官制、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强化皇权,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3.选官制度历经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确立科举制,也进一步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4.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自秦汉确立以来,不断完善,同时谏议制度也对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究·突破·升华课上互动重难探究要点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史料探究]史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问题1:据史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学生试答:提示:职权分配: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运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史料二:(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问题2:结合史料二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学生试答:提示: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史论升华]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1.演变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建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宋朝调整三省六部,实行二府三司制;元朝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书省;明朝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2.概念三省六部是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共同构成的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从而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评价(1)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且各有分工,这就使秦汉以来的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品级较低,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三省六部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封建官僚体制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3)三省六部的设立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是“皇权下的民主”。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中书省秉承皇帝意旨草拟的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三省长官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4)这种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5)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6)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和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要点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史料探究]史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史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问题1:史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史料二与史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学生试答:提示:标准:血缘、门第、等级。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史料三:(隋朝)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樊树志《国史概要》问题2:根据史料三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学生试答:提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史料四: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至宋明而始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魏源《默觚下·治篇九》,《魏源集》问题3:结合史料四分析,汉至唐选官标准有何变化及官制演变的趋势。学生试答:提示:变化:西汉,才能与品德;魏晋南北朝,门第出身;唐朝,才能(考试成绩)。趋势:依据上由血缘、门第转变为才能;方式上由推选转变为考试。[史论升华]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1)随着士族的衰落,魏晋以来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难以维持下去。(2)随着经济发展,士人力量壮大,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能够参政议政。(3)中央政府为抑制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割据力量。(4)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2.积极影响(1)它确立的选官形式和程序,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2)使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政,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3)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4)科举制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3.消极影响: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1)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试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2)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我测评]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提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后者更为突出,因为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元朝出现反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2.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提示:科举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监察、谏议制度虽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低效,但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活动建议]认真阅读课文最后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思考历史遗产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系。提示: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提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遗产如何能被批判地继承,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并非与现实生活无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可以借鉴哪些历史遗产,又有哪些需要根据历史而不断发展、完善。对点·反馈·巩固对点检测当堂反馈1.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