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一 考点突破1 识破九大命题陷阱、准确理解文本内容课件 苏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点突破熟知高考怎么考学案1识破九大命题陷阱、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不了解命题者的设误方式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熟悉了命题陷阱,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下面我们就识别一下常见的9大命题陷阱,以便在答案“准确”上有所突破。考点解读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解题指津【选项表述】(2018·北京卷T5-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原文信息】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上的差异,如:①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几个,部分、大多数等);②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概括等);③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无法等)。二是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如①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几个,部分、大多数等);②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答案】以偏概全,由原文“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可知“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是有条件的。命题陷阱2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将“必然”说成“或然”。【选项表述】(2018·全国Ⅱ卷T2-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原文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常见的时间词有: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必将、可能、未必等。这些词语出现的时候可能会在“混淆时态”和“混淆模态”上设置干扰项。【答案】从原文来看,上述问题不是“可能”带来的,而是已经出现了,“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命题陷阱3混淆是非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选项表述】(2018·北京卷T2—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原文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出现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答案】混淆是非,由原文可知希尔勒认为机器不具有智能。命题陷阱4偷换概念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选项表述】(2017·山东卷T6—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原文信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答案】偷换概念。根据原文信息“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两句可知,“审美主体体验的是自我的情感和自我本身”,故选项所说的审美体验是主体“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错误。命题陷阱5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选项表述】(2018·全国Ⅱ卷T1-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原文信息】①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②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项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答案】该项将“数字化记忆……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和“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进行简单的拼接,属于强加因果。命题陷阱6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选项表述】(2018·全国Ⅱ卷T1-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原文信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比对分析】【判定技巧】整体上把握材料,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特别要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等等。【答案】由原文可推知,“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的行为本身属于数字化记忆霸权,而且明确表示“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命题陷阱7张冠李戴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另一时间、地点。【选项表述】(2018·北京卷T1-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原文信息】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答案】从原文来看,“人工智能”要实现的是“人脑思维”,而不是“计算机思维”,属于张冠李戴。命题陷阱8武断绝对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一概而论,即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选项表述】(2015·安徽卷T3-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原文信息】2015•安徽卷T3-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范围、分寸、条件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等词语。【答案】选项把原文两处文字合而为一,并武断绝对地得出“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结论;且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偷换成了“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命题陷阱9无中生有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选项表述】(2018·全国Ⅲ卷T1-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原文信息】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比对分析】【判定技巧】要排除“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答案】“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错误,原文只是说“是意义重大的”,并没有关于“根本原因”的议论,选项属无中生有。即时训练请把下面各题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指出其命题陷阱并陈述理由。1.【选项】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原文信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命题陷阱】【判断理由】:答案:(命题陷阱)偷换概念(判断理由)分析语段可以看出,钱穆的意思是如果有关老子的问题不弄明白,那么先秦诸子中各学派的学术思想的联系、传承就不能弄明白,就没有办法谈论诸子百家了。对比选项可以发现,选项故意把“先秦诸子百家”与“《老子》和道家”混淆。(提示:判断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时,要注意分析文中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2.【选项】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原文信息】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命题陷阱】【判断理由】:答案:(命题陷阱)混淆时态(判断理由)语段的意思是中国艺术追求静寒的境界,虽然世界永远充满龌龊与清洁的角逐,但中国人把清清世界、朗朗乾坤当作一种理想、一种审美追求。设误项故意混淆时态,把文中的“未然”,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转述为“已然”,即“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提示: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相关观点、问题的发展,即把握相关的时态,是已经发生了还是正在进行或者已经结束等。)3.【选项】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原文信息】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命题陷阱】【判断理由】:答案:(命题陷阱)无中生有(判断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