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七 考点突破7 掌握评价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题两大考点课件 苏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案7掌握评价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题两大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内容的评价,包括意象评价和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考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解读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教材回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可从个人经历(年老多病、孤舟为伴)和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两方面分析。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答案:因为作者已到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和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真题对接(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解析: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离不开对整首诗的理解。而理解诗歌需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由首联中“旷然”和尾联中“此行为知己”可以看出本诗的主题不是表达蜀道的艰险,而是诗人把自己将要见到知己的愉悦之情赋予蜀道的崇山峻岭之间。所以诗人说“不觉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解题指津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解题步骤第一步:抓诗歌题目,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三步: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答题模板这首诗写了(具体分析)内容,抒发了(内容)情感。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解析: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捣洗煮过的熟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对于诗词的思想情感,作答时注意从题材入手,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本题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诗后四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的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但等到白首回家的那天,在庭中体味世事人生。但故园池台如今是否还在?对故园的忧虑,精神故乡的忧虑。白发之时要回家,但有家可回吗?诗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答案: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考点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评价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允许有自己的看法。高考试题中,对此考点的设题相对少一些。但同样是难点,有必要给予适当的重视。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表明作者无可奈何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法?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在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观点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答案:(1)这是词人表达自己徒有壮志,空慕英雄,对生命短暂、功业未成的感伤;(2)这是词人渴慕历史英雄,急切希望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之情;(3)这是词人经过官场沉浮之后,表现出的一种归隐避世之情;(4)这是词人表达自己被贬谪,远离京城,不知前途何处的迷茫之情。真题对接(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解析:苏轼一生饱受贬谪之苦,但因为他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浸润和影响,始终以旷达乐观的情怀坦然相待。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结合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二是要结合本诗的内容,三是要回答本诗所表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给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上黎族百姓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仿佛进入了曾点曾经描述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题指津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3.这首诗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说明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答题模板(亮观点),这首诗写了(具体分析)内容,写出了(结合诗歌内容和他人评价分析概括)的人生态度。巩固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但自己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无悔。B.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C.作者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语中含酸,透露出为国言事,却落入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D.本诗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了诗美,又不失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解析:C此联在章法上,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理解为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不妥。2.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你认同吗?为什么?解析:答题时,先说出自己是否认同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然后结合颈联具体内容分析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本诗的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不是纯作景语,而是借助眼前之景来表达诗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答题时先点明不认同颈联“纯作景语”这一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自己持有该观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认同。①颈联借景抒情,写出了“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无奈“马不前”的景象,景阔情悲,蕴含深广。②“云横”一句写出了作者贬谪路上的行路之艰和思乡之悲。③“雪拥蓝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