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七 考点突破6 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 苏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案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考点1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解读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知识储备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概念说明表达作用例句赏析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人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①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的事物以情感,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②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用“先偷眼”写白鹭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对梅的喜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抒发了词人对韶华易逝的悲叹之情。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①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诗人因愁生白发,且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炼,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便于记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①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打破平板,掀起波澜。“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运用反问,使诗句语气冷峻。诗歌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阿鲁威《蟾宫曲·怀古》)运用设问,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作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以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运用互文,使诗句含蓄隽永。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通感指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官,激发联想,耐人寻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运用通感,具体形象。“夜色”和凉水一样,完全是靠人的五官去感受的,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诗人将视觉腾挪到触觉,抒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叠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将音形义相同的字连接合用在一起。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七组叠字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运用双关,含蓄隽永。诗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女子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很含蓄,给女方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顶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严谨;②抒情写意,格调清新;③状物叙事,条理清晰。“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全诗寄情于景,以“白云”“湘水”等景物,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无限关怀的深情。列锦(意象组合)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①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②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③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九组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答案:对偶、夸张。表现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之情。真题对接(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意思是说作者顿时诗兴大发,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作者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这一句中的“豪”字,不只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解题指津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某联(句)进行赏析。解题步骤第一步,品读诗歌,明晓诗意,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及目的。第三步,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答题模板这首诗运用了(术语)的修辞手法,通过(具体分析),突出了(作用、效果),表达了诗人(中心)情感。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关山月鲍君徽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解析:DD项,“侧面描写”“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错误,诗句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解释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比如可以分析七、八句和九、十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七句,用了比拟的修辞,写草木的悲鸣;八句,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风沙使对方军营变暗来写唐军生活的艰辛。以此分析九、十句即可。答案:①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②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润州①二首(其一)杜牧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③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注】①润州:今江苏镇江,东晋、南朝重镇。②向吴亭:在丹阳县南。③桓伊:东晋“江左第一”吹笛好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眼前景色写起,再宕开一笔追忆往昔,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B.“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此时旧地重游,恰逢高秋季节,神往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C.全诗把数百年间的人事勾连起来,让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浑然一体,用一“愁”字作结,给人悠悠不已之感。D.前人评价杜牧的诗“气俊思活”,是说其诗挥洒自如,在时空上及情感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此诗便是这一评价的例证。解析:BB项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错,表达的应是“故地重游而往事不再的悲哀”。(2)本诗颔联、颈联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颔联两句中的

1 / 10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