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讲 题型突破14 综合选择题——走稳定“三步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题型突破,提升解题能力题型突破14综合选择题——走稳定“三步骤”,明确“10类型”基础·知识回扣(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学情·准确诊断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第一步:读懂诗歌,泡开诗意《插田歌》这首乐府体诗歌写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考题节选了全诗的前八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创设了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具有浓郁[答题精准指导]的南方水乡气息。而且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劳作的夫妇一齐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好似《竹枝曲》,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第二步:明确角度,分析选项选项考查角度选项分析正误判断A项鉴赏形象第一句“冈头花草齐”写鲜花盛开,草木茂盛,第二句“燕子东西飞”写燕子翩然飞翔,动静结合,简笔勾勒,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江南水乡场景。正确B项理解语言“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误,“田塍望如线”意思是说远望田埂,笔直如线,而不是“蜿蜒起伏”;“时隐时现”也不准确,“白水光参差”是说水田之上清水粼粼闪光,变幻多姿。错误C项内容理解诗中“农妇白纻裙”写到了农妇穿着白色的衣裙,“农父绿蓑衣”写了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通过视觉描写,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正确D项鉴赏手法诗的第七、八两句“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通过听觉描写,写劳作的夫妇一齐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好似《竹枝曲》,表现农民们的辛勤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的心情。正确第三步:文题比对,细加体会通过上述分析,结合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比较选项,巧妙排除,确保选项得满分。答案B一、辨识客观选择题设误10种类型[题型解题思路]命题角度具体内容阐释设误方式(1)错解诗句词语意思文言词语含义丰富,古诗语言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并且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望文生义拼凑词句(2)曲解诗句表达意思不少诗句存在词语错位的现象,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理解时要进行恰当的语序调整,联系全诗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做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张冠李戴无中生有(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曲解误解推理失当(5)忽视标题、序言、注释致误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胡乱联系武断绝对(6)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和情感态度,切忌孤立理解。主观臆断分析不当(7)运用典故分析错误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篇内容,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曲解典故概念不清(8)主旨意图理解偏差在解读作品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理解,都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无中生有刻意拔高(9)语言风格表述不当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将“现实主义风格”理解成“浪漫主义风格”。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深入感知,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混淆概念分析不当(10)诗歌写作脉络梳理错误对作品脉络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分析诗句间的关系,一是分析标题与诗歌内容的关系。命题人有时故意打乱诗人构思写作的脉络,混淆诗句间的逻辑关系,致使选项表述错误。思路不清胡乱联系二、客观选择题答题三大步骤步骤一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步骤二明白选项设误点。一般来说,越是笼统的说法越不容易错。越是具体的阐释越容易出问题。常见设误点有:词句理解有误、情境意境有误、表达技巧有误、情感基调有误。步骤三逐一审读、切分选项,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逐一切片比对。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整体做出选择。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在判断一项的时候,要联系其他几项去理解、判断。一、(2019·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渡白沟①刘因②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对点规范训练][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③知名:抗元名士。★1.(古代诗歌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C.颈联写诗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本题要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颈联写诗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赏析有误。从全诗看,本诗写的是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于寒秋中渡过白沟的情景,颈联写眼前之景,写到了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这些景物,表现了无限的孤独惆怅。但联系题目看,这些景都是诗人渡白沟河见到的,并不是独立于古城之上的所见。选项认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是曲解文意。故选C。答案C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全诗表现出诗人哪些愁情”。本题可根据对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得出,开头两句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刘因由蓟门返家。由于白沟所包含的特殊历史问题,自然很容易触发起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边遐想:兴衰、治乱、荣辱、兴亡、华夷之别……使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在这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的诗人,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颔联两句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了,怀念故国之愁,令诗人感到“水天愁”。颈联和首两句一样,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茫茫旷古之思,秋容古淡之景,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羁旅风尘,恨无知音,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结尾两句顺承此意,天下有名于时,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胸臆。答案①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②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③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④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已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二、(2019·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②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曾任过监察御史,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郢:今湖北荆州。★3.(古代诗歌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璧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名贵,作者十分喜爱。B.颔联写出作者看到竹鞭后心情非常激动,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C.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D.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B项,“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赏析有误。颔联表达的意思是,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故选B。答案B4.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妙处。“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表达的意思是,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本怀端直性”“犹有岁寒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竹鞭以人的性格品质,“端直”“岁寒心”两个词赞美了竹鞭正直、傲寒、不屈的品格。整体上,这两句诗是借用竹鞭喻人,实际上是借竹鞭这种美好的品性来赞美元九,即元稹的刚直、不屈的品性,同时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此处的竹鞭具有比喻意义,运用以物喻人的手法。在结构上,这联诗写竹鞭傲寒、不屈的品性,照应颔联描写的恶劣环境,同时又引出后面表达希望一起回到京城的内容。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