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小说常考4大母题 母题2 关注手法,认识人物——形象题课件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三小说常考4大母题母题2关注手法,认识人物——形象题二、分析形象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我的民工弟弟胥加山弟弟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被我们公司的门卫拦了下来。走出清凉的办公室,我被一阵热浪裹住,远远地,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我问他怎么不坐在传达室里等我。弟弟嗫嚅着,习惯了,再说怕弄脏人家传达室。看着弟弟被烈日蒸红的脸,我真想骂几个门卫两句。弟弟帮他们解了围,说是自己不愿意告诉他们他哥在这里做白领,才用我送他的旧手机给我打了电话。弟弟在我的办公室只坐了五分钟。他说要在离我家不远的工地上打两个月工,想在我家住几宿,等工地安置好工棚就回到工地上。看着他被风沙揉红的眼睛,我脱口而出,这次打工就别住工棚了,天天晚上来家。弟弟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急急地说:“哥,你这里太凉了,我得走,再多坐一会儿,会感冒的!”看着烈日下小弟的背影,我心中有种揪心的疼——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我提前下班,买了酒菜,把弟弟住的房间整理一新,等着弟弟。谁知妻却一口回绝我:“这怎么行,他住家里,我们都会不方便的!”“不方便也得方便!”我有点强词夺理,妻不想跟我吵,进房甩上门。弟一回到家,我便说他,工地下班怎么这么晚?弟弟说他早下班了,在工地上冲了把凉水澡。这时,我才闻到弟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花露水的清香。我为小弟斟酒。弟小声地问我:“嫂还没下班?”“下班了,她今天工作有点儿累,先休息了!”弟一怔,不再作声,和我默默地喝着酒。我安置好弟休息,回房。妻一骨碌起床,“咣”一声关门,准是去了她父母家。声音惊动了小弟,他慌张地来到我的房间问:“哥,嫂怎么啦?”“别管她!她爱去哪去哪,又不是小孩子,你去休息!明天还要上工呢!”弟没有再和我说什么。第二天,我起了大早,准备为弟做早餐,谁知,弟却不知去向,锅中煮好了粥,家中的物什收拾一新,桌上留有纸条:哥,我还是住工地吧,你家有空调,夜里失眠,睡不习惯……看着小弟的留言,我有一种莫名的愤怒要向妻吼叫。晚上,小弟没有再来,而妻准时而归,眉梢上挂着得意。我还没向她发火,她倒口若悬河,说小弟如何懂道理,嘴巴多么甜,句句说到人心窝里,哪像你……没等妻把话说完,我随手把一只碗砸向地面,“咣当”声吓得妻直向后退。我咬牙切齿地连骂带吼:“你高人一等,你天生富贵……”妻收敛了些,可还在自言自语:“他住家里我住娘家,我不是让步了吗?到底要我怎样,再说是他找到我们单位,说他在工地上住习惯了……”我哪有心情听妻辩白,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说着和弟的情分——弟上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一见生病的爸爸和病恹恹的我,过早懂事的他,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供我读中专……妻不知何时,递来了一条毛巾,怯生生地说:“你怎么不早说?要不,明天我接他回来!”妻去工地没有找到小弟,只带回工头的一句话,说小弟自愿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本来他兴致勃勃地向工友们夸口,要是工头同意他到我家附近的工地做工,他会带他们来我家喝一顿酒……我的民工弟弟走了,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另一家工地的地址。其实我也知道,即使我请几天假,满城工地寻到小弟,他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而我内心的自责和疼痛会愈加沉重而无法化解……(有删节)这篇小说中“我”的妻子的形象设置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解析:答题时注意从情节、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和文章的主旨等角度分析。从情节角度看,“妻不想跟我吵,进房甩上门”“妻一骨碌起床,‘咣’一声关门”使文章平添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对主要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妻子”的表现与“弟弟”形成对比,凸显了弟弟的淳朴善良;从主旨表达的角度看,妻子的表现反衬了我们兄弟的手足情深。答案:①情节设置方面,弟弟住进“我”家,“我”妻子的反对使情节平添波澜,推动故事的发展。②人物塑造方面,“我”妻子的不理解不体谅和弟弟总为别人考虑的做法形成对比,凸显了弟弟的淳朴善良。③主题呈现方面,妻子对弟弟的疏远反衬“我”和弟弟之间的深情,凸显了手足之情的可贵。小说中三大类形象及其作用角度作用①对情节的作用: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反过来看,人物串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得到成长和丰富②对主题的作用: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③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角度作用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凸显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起凸显主旨,揭示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④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角度作用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的作用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物象的作用③衬托暗示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另外,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只表明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是故事的见证人,起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也可以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起串联情节、评价人物的作用。分析形象作用“三步走”[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父亲梁晓声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厉的一家之主。这个三级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令我惧怕的人。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会少发脾气。母亲属羊,像羊那么驯服,完全被父亲“统治”。她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期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憧憬。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我们家的生活,恰恰特别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哥正要考大学。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那五角钱,是母亲偷偷给哥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用水杯砸碎了镜子。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又说:“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拎着网兜,一步三回头。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老大!你太自私了!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根本没有弟弟妹妹!你只想到你自己!就算我白养大你!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我再也不会认你!所有这些“!”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哥哥的憎怒。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大概当一个人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盲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蔽之曰:“吃轻巧饭的!”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直再没见过父亲。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荐我上大学。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几经彻夜失眠,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元钱。信一投进邮筒,我便追悔莫及。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二百元整,电汇。附言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不勾,久来电”。(选自梁晓声《父亲》,有改动)小说题为“父亲”,父亲是主人公,却在文中好几处提到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规范思路]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从题目要求看,考查的是鉴赏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可考虑从哪些角度入手,再结合第三段中有关母亲的情节进行分析。第二步,找准对应角度,确定答案要点从小说情节的角度小说中第三段通过对母亲性格及地位的描写,反衬了父亲强硬的性格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文中叙述交代了母亲的身份,强调其“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为后文写母亲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伏笔从小说主题的角度小说通过写父母同舟共济支撑家庭,母亲暗中支持哥哥考大学,揭示了小说中有关“爱”的主题[满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小说写了母亲“驯服”的性格和被父亲“统治”的地位,反衬了父亲严厉、强硬的性格。②交代了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希望孩子有出息,为后文写她偷偷支持哥哥考大学埋下了伏笔。③写母亲暗中支持哥哥考大学,从侧面揭示了这篇小说“爱”的主题。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