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论述类文本核心3题核心点2整体看结构,局部看手法——论证分析题论证分析题是一个命题角度灵活、涉及面广的题型,它既着眼于考生对论述思路的把握,又注重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分析。因此,论证分析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论证分析题作为近两年的新题型,成了一个热门考点。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信息混乱、顾此失彼的问题,因此,考生应该增强研读文本的意识,提高把握论证要素间关系的能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点,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互相激荡中,中国文化应该沿着怎样的道路发展,韩愈给出了自己的方案。韩愈对一些古代著作如《论语》《鹖冠子》等,都下过校勘、注释、疏解的深细功夫。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一个比较、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读荀》《读鹖冠子》《读仪礼》《读墨子》等一系列读书札记都以深入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如《读荀》中提出的“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读墨子》中认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等,皆以壁立千仞的勇毅提出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唐代的官学虽仍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就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与风尚而言,佛教实有风靡之势,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形有类于战国时期的“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说:“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在这种沧海横流的大势下,韩愈“障百川使东之,挽狂澜于既倒”,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理论上,他著《原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批判佛老二教的蠹国害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在实践上,他逆批龙鳞,谏迎佛骨,反对官方对佛教的宣扬。学术史上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出现过多次,谈论的问题颇为丰富复杂。陈善认为,韩愈赠浮屠诸诗文中,不仅没有丧失辟佛的儒者立场,而且有着引导佛子改弦更张、归顺儒道的良苦用心。而国学大师陈寅恪指出,韩愈《原道》中提出的道统说,实受到新禅宗“教外别传”的传法世系的影响;其扫除章句、直指人伦的论述方法,也受到新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说的影响。当代学者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饶宗颐先生《韩愈〈南山诗〉与昙无忏译马鸣〈佛所行赞〉》、陈允吉《论唐代寺庙壁画对韩愈诗歌的影响》等。韩愈为了应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道统”说法,强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一脉相传的儒学传统,成为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开山。为了与佛学心性论对抗,对儒家心性学派的思想予以关注,他举出《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以批判“置天下国家于不顾”的佛老学说,从而把儒学从伦理政治的思维路径,引导到修齐治平由内而外的道路上,对新儒学价值核心的确立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摘编自杨国安《韩愈的传统文化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学习研究经典、对待外来文化的立场与态度等方面,论述了韩愈的传统文化观。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手法,讲述韩愈学习研读古代著作的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C.文章以唐代佛老二教挑战儒家为背景,阐明了韩愈对抗佛学坚持儒学道统的坚定态度。D.文章论述学术史上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是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推进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明显错误,由文章第四段依次出现的宋代学者陈善、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当代学者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常见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手法一、常见的论证结构类型特征总分式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类型特征递进式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对比式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二、常见的论证方法类型特征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类型特征对比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深刻的印象,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如这篇文章中“因此”“因而”“其目的是”等,都表示是因果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类型特征归纳论证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先列举大量的事实,再从这些事实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演绎论证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把握论证层次,揣摩论证关系1.如何准确把握论述思路——切分层次研读文本是准确把握论述思路的前提,切分层次是理清论述思路的有效途径。①根据文本特征切分层次就全文而言,论述类文本阅读虽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但是它具有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文体特征。一般情况下,论述类文本阅读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顺序安排论述思路的。考生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划分层次。②根据段落结构切分层次就段落而言,不同的段落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例如总分式、分总式、照应式等。根据段落结构,可以切分段内层次。如果是总分式段落,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如果是分总式段落,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段落,第一层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划在终止句前。③根据标志性词句切分层次文章中常用一些标志性词句,表示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例如过渡句、关联词、顺序词等,都是分析文章层次的有力抓手。2.如何把握论证要素的关系①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首先,看论据是证明什么论点的,这是答题的基础和根本。其次,看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即从哪些角度证明的。常见的论证角度有正反、因果、条件结论等。②把握论据与论据的关系首先,看论据特点,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其次,看论据间不同的关系。常见的论据关系有正反、古今、中外、递进、点面等。[典题](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②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③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一、理清局部层次第①段层次结构:第②段层次结构:第③段层次结构:二、理清全文结构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规范思路]第一步,由文到题,找准答题依据选项分析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此项就整篇文章而论,先总论后分论,分析杜甫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正确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此项是就文章第②段的层次进行的分析,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分析正确选项分析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此项是对文章第③自然段论证手法的分析。从文中可以看出,其他诗人和杜甫不同。是对比手法,分析正确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此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③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第二步,比对选项,落实最后答案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综合四个选项可知,D项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满分答案]________[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