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核心3题 核心点1 抓住细节,强化比对推断——信息筛选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核心3题核心点1抓住细节,强化比对推断——信息筛选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本质上是在把握观点的前提下筛选和整合信息。基于其命题方式是选择题,解答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排除错误选项,但2019年增加了对推断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除“圈点→比对→排除”外,我们还需要看推断是否合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诸如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B.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C.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的新型对立。D.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解析:选DA项,扩大范围,原文为“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选项忽视限制性成分“适宜人生存”;B项,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分析可知,“城市文明程度更高”“乡村的历史更悠久”无依据;C项,混淆时态,结合文本内容“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分析可知,原文为“结果可能是”。信息筛选的十大误区论述类文本考查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二轮复习时,对这些误区与特征,要准确熟记。常见误区特征与解释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常见误区特征与解释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偷换概念主要指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这一错误类型有时又叫“张冠李戴”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常见误区特征与解释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常见误区特征与解释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指代不明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切片,比对,推断[典题](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A]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A]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B]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C]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D]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为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规范思路]第一步,由文到题,找准答题依据选项切片题文比对选项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A.原文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选项切片题文比对选项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B.原文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选项切片题文比对选项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C.原文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选项切片题文比对选项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D.原文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第二步,比对选项,落实最后答案A项,“只有……才”是必要条件,选项表述为充分条件。B项,“无论……还是……都……都”强调了“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这些作家创作成功的原因。C项,“因为”一词在文中没有依据,可以看出选项强加因果。D项,文中使用的是让步关系和转折关系的复句。选项断然否定,说法绝对。另外,选择题的最后一步程序,还要注意各选项之间的比较,再确定答案。[满分答案]________[答案]B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