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抓分天天练 组合练43 文言语段+散文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组合练43文言语段+散文阅读一、文言语段(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稿。释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数岁,忠济怠于政事,贪佞抵隙而进。昶言于忠济曰:“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寝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节选自《元史·李昶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B.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C.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D.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可找出各项所断不同之处,然后进行比较,确定正误。第一处不同为“奉亲还乡/里”“奉亲还乡里”,句中的“乡”“里”是同义词,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项;第二处不同为“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句中的“辟”和“改”是连续的两个谓语,因此中间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第三处不同为“实卒/子忠济嗣”和“实卒子忠济/嗣”,“卒”是死亡的意思,“嗣”是继承爵位的意思,因此“卒”后需要断开,“嗣”前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D项。确定答案选择B项。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初跟着父亲进入科举考场,一同考试的人嫌他年纪太小,纷纷讥讽议论,监考人把他和别人远远地隔开,监视得很严。【参考译文】李昶,字士都。是东平须城人。李昶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般熟悉。他没有事情不出门,邻居很少见到他的人。当初跟着父亲进入科举考场,一同考试的人都嫌他年纪太小,纷纷讥讽议论,监考人把他和别人远远地隔开,监视得很严。李昶奋笔,一口气写了数千字,到中午,已经完成了。进士及第后授官,被授予征士郎、孟州温县的县丞。蒙古军攻下河南后,他侍奉父母回到家乡,行御史台长官严实,征召他授任为都事,后又改任行军万户府知事。严实死后,他的儿子严忠济继承爵位,提升李昶为经历。过了几年,严忠济懒于处理政事,贪婪奸邪之人乘机获得进用。李昶对严忠济说:“近年来官府内外奢侈成风,宴饮没有节制,府库空虚,百姓日用匮乏。如果一如既往,恐怕会发生变故。只要你接纳中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之人,去除浮华,崇尚朴素,减少骑从和宴游,即使不能补救已经出现的问题,但可以消除隐藏的灾祸。”当时朝廷正裁撤各地诸侯,但办得很隐秘,严忠济生活奢侈一如既往。李昶以父母年老请求离职,没有被允许。不久因父亲去世离职,后在家闭门教书,当时的名士如李谦、马绍、吴衍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二、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沙海一苗树梁衡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拉特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有删改)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用苏东坡笔下的院子和想象中风沙过后官井村的院子相比较,突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和沙漠生活的艰难。B.文中连续运用“万亩”“万头”“万元”等数量词,突出官井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当地村民的自豪之情。C.村民在治沙过程中留下一些沙丘,是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的表现,体现了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D.高林树和村民们是改善环境、劳动致富的典范,他们用持续不断的辛勤努力,谱写了奋斗创造幸福的时代篇章。答案C解析C项,由文中“生态平衡……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经是什么样子”可知,“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不正确。4.这篇散文的内容具有纪实性,语言具有文学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纪实性:①作者亲历;②材料真实;③情感真挚。文学性:①多用修辞,形象生动;②化用名句,典雅隽永;③间用口语,具有生活气息。5.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含义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其大沙漠种下的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②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③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者关注。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