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3 高考命题点三 文化常识题 ——回归原文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命题点三文化常识题——回归原文慎推断,平时积累最关键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一、文化常识两种考查形式题型一依托文言文本考查[说明]选项须根据文中语境才能判断的提供“文中语境”;无须语境即可判断的,不再提供“文中语境”。1.(2019·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解析:选A。A项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且“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有误。故选A。2.(2019·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解析:选B。B项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B。3.(2019·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解析:选C。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4.(2018·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文中语境: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文中语境: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文中语境: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解析:选C。对于古代文化知识类题目,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C.践:踩,践踏。阼: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并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意思。5.(2018·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文中语境: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师”单独使用不表示国都。题型二创新考查方式6.(2018·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解析:选D。①句,“乐手无踪”却有洞箫声,“盘丝任翻飞”,可知诗句说的是抖空竹。②句,“好风相送上瑶台”,可知诗句说的是放风筝。③句,“设机关”“仅存边角”,可知诗句说的是下围棋。④句,“来”以为是“神女从云下”,“去”以为是“姮娥到月边”,可知诗句说的是荡秋千。7.(2017·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①“庐岳”指江西庐山,而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②“十年幕府”与杜甫的人生经历相符,并且他曾在蜀地居住,所以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③从“狂”“杀”看,与杜甫的形象特征不符,此联写的应是李白。④“春水”“群鸥”照应杜甫《客至》的内容,杜甫又自称“少陵野老”,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命题特点]由近几年高考题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以及高考改革的方向可以看出:1.命题原则: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兼顾较为生僻、不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生僻的古代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中某些古代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文内容密切相关,表面上生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2.考查趋势:随着高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高考命题的不断成熟,以往依托文言文本考查的类型,有可能被真正体现语文素养的创新型古代文化常识题所取代,独立于文言文本之外、考法更灵活的命题趋势日益明显。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记牢,再结合语境就能轻松解答此类题目。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为例:考查点相关教材首相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南录后序》)建储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有司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契丹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其他年份的题目虽然不是直接考查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但也有相关性,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的“阙”在古代可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可指代皇帝居处,借指朝廷;还可指宫殿,如《水调歌头》中的“不知天上宫阙”指的就是宫殿。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中的“豪右”“顿首”“茂才”“京师”都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语。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中的“陵寝”“株”“御名”对考生来说,也不算生疏。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的“以字行”涉及教材中的人物称谓。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中的“京师”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二、回顾教材(一)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词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侯、伯: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左尹: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都尉: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丞:6.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7.相如顾召赵御史..书御史:答案:1.侯、伯:我国古代的爵位名。2.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3.左尹:楚国官名。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4.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名。5.丞: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6.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古代官位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7.御史:官职名,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拓展练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第1组]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6.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答案:1.错(说反了)2.对3.对4.错(说反了)5.错(汉武帝是谥号,唐太宗是庙号,康熙是年号)6.错(不一定是功臣,也不一定是善意的评价或表扬性质的)7.对8.对[第2组]9.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10.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11.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12.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红色,有“大红大紫”“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13.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14.“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15.“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答案:9.对10.错(是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某人,不是把国土奖励给他)11.对12.错(“司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不是李白)13.对14.错(“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15.错(是指京官出京到地方就任)(二)古代与礼仪、科举、制度、称谓等有关的名词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寡人:2.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足下: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5.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6.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结发:7.乃设九宾..礼于廷九宾:8.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六艺:9.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乞骸骨:答案:1.寡人:这个称号是秦始皇之前的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自秦始皇开始,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2.足下:是古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3.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这里的“陛下”是台阶前面。4.婚姻:此处指儿女亲家。5.朕:先秦时,指我、我的。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6.结发:①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②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代指结婚。7.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8.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六艺:①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②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9.乞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