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主要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2.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2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背景(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_____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____________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重工业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分别在1949年和1953年赫鲁晓夫32.赫鲁晓夫改革(1)主要内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________;。(2)影响①注入某些____________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_______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收购制市场经济195743.苏共二十大(1)时间:1956年。(2)概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秘密报告。(3)影响:打破了对_________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引发社会主义内部思想混乱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斯大林54.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______________”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结果:改革只是对____________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3)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新经济体制传统体制65.戈尔巴乔夫改革(1)主要内容①经济:承认_____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实行“_________”。(2)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严重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市场调节多元化76.苏联解体(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_________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2)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12月26日,苏联解体。俄罗斯8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大多采取苏联模式照搬别国模式,埋下了隐患2.社会主义改革(1)原因①苏联模式造成____________比重失调,国民收入下降。②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国民经济9(2)南斯拉夫改革(3)其他改革取得成效的国家: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措施建立了社会主义,权力下放影响①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导致____________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自治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冲破苏联模式地方主义103.东欧剧变(1)原因①各国改革都。②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③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____________”战略的影响。④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导致剧变的主要原因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和平演变11(2)概况类型主要表现变化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发生流血冲突____________国家实现统一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国家陷入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____________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罗马尼亚南斯拉夫12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社会主义的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____,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____________”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改造两弹一星133.伟大转折: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1)主要成就①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___________体制。②综合国力的提升:_______年,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③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④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主要体现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201014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21“史料阅读”:指出苏联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何历史局限性?提示:原因: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局限性:忽视了农业生产,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阅读教材P122“思考点”: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提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153.阅读教材P124“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这段话?提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过程是曲折的反复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的暂时挫折,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深刻的经验教训。16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即将发射的苏联火箭”(见教材P121)信息解读:反映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军事工业。这一政策在苏联初期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加强国防力量和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则主要服务于美苏争霸,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172.阅读“苏联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见教材P123)信息解读:“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根据本国国情,为加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的有益探索。它的目的是建立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的军事干预标志着华约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剧变的前奏与导火索。183.阅读“‘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见教材P124)信息解读:新时期以来,中国的高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取得巨大成就,高铁已成为中国的“名片”。19探究一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史论史识1.二战后苏联针对“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存在弊端改革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20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重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21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知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22命题探究探究1赫鲁晓夫改革史料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①。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②。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③。……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④。——《苏联真相》23读史:设问:根据史料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提示: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①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作为突破口②赫鲁晓夫改革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③赫鲁晓夫改革对农产品采购制度进行调整④赫鲁晓夫推行种植玉米运动24探究2勃列日涅夫改革史料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①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②。——《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读史:①苏联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②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25设问:根据上述史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提示: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26探究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剧变史论史识1.多角度认识南斯拉夫改革从改革特点看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中央权力逐渐下放从改革经验看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经济与市场的最优结合,而非人为地限制商品货币关系从改革结果看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272.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从发生剧变的原因看①长期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照搬苏联模式,严重阻碍本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②执政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缺乏民主和法制,伤害了人民的情感③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东欧剧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历史教训看任何无产阶级政党都要坚持独立自主,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来抓,同时,还要注意自主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并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28命题探究探究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实质史料这些国家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①。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②。——钱其琛答记者问29读史:设问:根据史料,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提示: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①照搬苏联模式导致东欧剧变②苏联“新思维”与西方“和平演变”推动了东欧剧变30【典例1】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中的问题B.C.D.力图解决优先解决农业生产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是三次改革的共同点31明立意以比较苏联三次改革为切入点,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苏联三次改革的共同点。抓关键根据材料“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可推知为“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排干扰苏联三次改革都有发展重工业,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重工业作为重点,且主要服务于军备竞赛。D32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