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恩活动方案(案例)第一篇范文:让孩子学会感觉良好让孩子们学会感觉良好长春市北大小学李春风每一位老师都在感叹和担忧,“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感恩呢?我们总是在进行德育教育啊!”老师们道出了当今孩子的状况和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件任重道远,需要不懈努力的事业。《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如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快,联想多,聪明可爱。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一、幼儿感恩意识的缺失(一)强烈的自我意识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爷爷,奶奶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会对自己的错误不屑一顾,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二)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发达,因此,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特别是这次的汶川大地震,幼儿园要求老师每天给幼儿读一段报道,让孩子们感受同胞们的疾苦,呼唤爱心,当老师们声泪俱下的讲述着,而有些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在偷偷的嬉笑打闹,那种冷漠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心寒。(三)依赖性强,心理脆弱,敏感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此外,幼儿所表现的冷漠、自私,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有关。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人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着独特思想的个体,应当尊重儿童。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的改变,在幼儿园,儿童是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儿童来展开,鼓励儿童的创造性,特别是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主张个性的张扬,已经达到顶峰。我们不否认这些改变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无形之中使幼儿形成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比如自己做了错事,就是不肯承认,还要千方百计的把责任推给别人;有的小朋友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用盘子盖着,偷偷地往桶里一塞就走了;老师让大班小朋友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有的小朋友却说:“我没有弟弟妹妹,我是独生子女。”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些小事情,但如果不抓紧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二、感恩教育从孩童开始教会孩子感恩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很重要。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有谦虚之德,有敬畏之心。学会感恩就等于找到了人生精神的杠杆,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要培养孩子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使其养成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1.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孔融让梨》《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2.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我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幼儿在诵读《三字经》、《弟子归》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学习“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这一段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记忆力强而理解能力差,所以我通过《黄香扇枕》的故事让幼儿懂得了做子女要有孝心,姜禹丹小朋友在听过后,回家主动要求帮妈妈扫地、刷碗,当她妈妈得知孩子这一改变是因为学习了《三字经》后,对老师深表谢意,王昊轩小朋友由于年龄小,刚刚从中班升入大班时,对于每天的学习、写字有些不适应,并产生抵触情绪,在妈妈身边较任性,后来我们学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一段时,我针对班级里类似的情况给幼儿讲了《温公警枕》的故事,告诉幼儿一个人不学习是不好的习惯,年少时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会做大事!当时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之后几天的学习生活中,王昊轩就有了进步,由于他一直都没有写字,所以我没有给他留作业,但在一次书法课上,他主动拿着本子告诉我:“老师,我也想写字,我不怕累了!”我惊异于他的变化,现在他进步很快,每次作业都完成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经典的意义所在,我们在实践中主要在下面几个时间段进行学习,第一,晨间诵读,在晨间幼儿的精力充沛,记忆力最佳时间,学习较快,第二,课前诵读,在课前诵读能够使幼儿的注意力有所提高。第三,饭前诵读,在饭前诵读幼儿在用餐时会明显的安静。第四,起床诵读,由于幼儿的精神还处于朦胧状态中,这样使幼儿大脑变得清醒。3.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三)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应该加强家园联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第二篇范文: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出现了多少这方面的感人事迹,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知恩、报恩、感恩”的种子,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主要是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让学生知道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要从小感恩于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穿着朴素,不与别人比吃穿,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就是感恩父母的具体表现。二、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教育学生尊师、爱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父母给孩子以生命,老师给孩子以生活。是老师教育了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让学生知道没有老师,我们仍然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三、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教育孩子受到他人帮助,要记住别人的恩情,学会知恩、记恩、报恩。古人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我们都抱着一颗感恩他人的心,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四、感谢社会的成就之恩。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阳光的生活态度。自己的每一份成绩、每一次成功都是在新社会的背景下才会有的,如果没有我们这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是不可能有我们稳定的学习环境,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让学生知道国家对学校建设投入多少,改善了多少办学条件,并且免去了孩子们所有的上学费用,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啊!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现在政府又针对农民、工人等出台多项利民政策,这是人民的政府,这是百姓的政府!只要我们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孩子们学习的目标会更加明确,学习的劲头将更加充足第三篇范文: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民乐县太和中心小学张玉琴感恩之心是受恩者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对施恩者最起码的回报,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然而,感恩教育缺失,是目前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现实,。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社会对孩子的过分关爱,现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明显的困惑和迷茫。在城市里、许多孩子从小被过度溺爱,只学会了索取,不懂得回报,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在农村、父母节衣缩食培养孩子成才,而在一些孩子看来自己读书是光宗耀祖,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这些孩子不懂得爱的艰辛,对于被爱似乎麻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更不用说关心社会。首先,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再次,就是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听过一位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地沟通,就无法让孩子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孩子了解我们的付出与辛苦,就很难让孩子有颗感恩心。其实,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最需要的是一种心灵沟通和内心的理解,需要亲人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共享内心的欢乐和忧伤。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也不需要让孩子了解成人世界的艰辛,“我的孩子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给他吃好穿好不就得了吗?”这些或许是你孩子一部分想法,而不是他的全部想法;这或许是你估计的,而不是他真实的想法;这或许是表面的而不是深层的想法。其实孩子最喜欢、也最需要与人沟通。孩子心理的闭锁只是现象的一半,现象的另一半就是希望有一个“重要他人”,一个能理解他的人来打开这种闭锁。他们关住的这扇心灵的门,只是虚掩的,父母只要